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I/R)致肺损伤时肺内HO-1/CO与iNOS/NO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肠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1 h再灌注6 h组(I/R组)、氨基胍组(AG组)和血晶素组(hemin组)。检测肺组织中HO-1和iNOS的表达,观察肺组织丙二醛(MDA)、血清一氧化氮(NO)及动脉血中氧血红蛋白(Hb-CO)的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HO-1和iNOS表达显著增强(均P<0.01);AG组HO-1和iNOS表达较I/R组明显降低(均P<0.05);Hemin组iNOS表达较I/R组明显降低而HO-1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I/R组肺组织MDA、血清NO、血中HbCO较Sham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AG组、Hemin组肺组织MDA、血清NO显著降低(P<0.05或P<0.01)。AG组的HbCO明显降低而Hemin组的HbCO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AG组与Hemin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NO及CO对肠I/R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肺内HO-1/CO的大量生成具有使NO产生减少的作用,同时iNOS/NO的过量生成具有上调HO-1表达使CO产生增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本实验通过对血浆凝固性的动态变化和自由基系统有关指标的变化的监测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P)(85mg/kg)后早期(4h以前)即有明显的血浆高凝状态、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和心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且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与血浆凝固性紊乱程度之间呈正直线相关;心、肝、肾和脑以及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心肌的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增高。提示ISP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血浆高凝状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血管内皮受损和微血栓形成是ISP致心肌微血管阻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陷胸汤加味中药方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港:建立ox-LDL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模型,用小陷胸汤加味含药血清处理模型,并用放免和硝酸酶还原法在药物干预6h和24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ET-1和NO含量。结果:100 μg/ml的ox-LDL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导致其分泌NO和ET-1功能失调,小陷胸汤加味含药血清通过影响NO/ET-1的分泌而明显改善此失调状态。结论:小陷胸汤加味中药通过调节NO/ET-1水平显著拮抗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具有防治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休克过程中,体内活性氧代谢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存在着相互影响。为了研究林克和复苏过程中钙拮抗剂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用17只杂种犬快速放血使平均动脉压为5.32kpd,并维持90min。然后回输全部失血。在休克30min时,各组别静脉注射(15min内)硫氮酮(40g/kg·min ̄(-1)),异搏定(10μg/kg·min ̄(-1)),或等量生理盐水。复苏后150min处死动物,取心、肝、肺、肾、胰和小肠组织备检。结果显示,用硫氮酮和异搏定治疗组,各主要脏器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休克对照组。而各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一。这些资料显示钙拮抗剂抗休克的机制与其阻滞Ca2+内流,降低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稳定层流剪应力对内皮细胞骨架调节蛋白VAS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理强度的稳定层流剪应力对内皮细胞骨架actin相关蛋白VASP特征影响规律,我们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模拟体内流动环境,建立平行板流动腔模型。利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和ALEXA488—若丹明一次毒蕈环肽双标记法,观察内皮细胞在稳态层流下形态、actin排列变化与VASP分布变化之间的规律。采用Western blot定量动态检测细胞内VASP表达及磷酸化的水平。结果表明,内皮细胞在10dyn/cm^2剪切作用后,随时间细胞逐渐延长,长轴趋于剪应力作用方向排列,细胞与静息态的细胞相比,细胞内骨架沿剪应力方向重组,与此同时VASP表达增强,沿着actin纤维呈点状分布,尤其集中在细胞膜下actin末端区域;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剪切后,细胞内VASP出现快速磷酸化,VASP总体表达量增加,2h达高峰后逐渐恢复,8h后再次逐渐升高。以上结果提示血流动力学特性中剪应力引起了细胞胞质内骨架蛋白分子重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在此过程中,VASP发挥骨架调节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异搏定对失血性休克犬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制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失血对照组(n=5),失血+异搏定组(n=6)。结果发现,异搏定治疗后肾脏组织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较失血对照组明显降低,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失血对照组,肾脏组织电镜观察显示其超微结构损伤也较失血对照组轻。提示钙拮抗剂异搏定治疗失血性休克可以减轻肾脏损伤,其机理与改善内脏灌流,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杂种犬11只,由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kPa90min后回输全部血液,继续观察150min。在休克30min后,对照组和维拉帕米处理组(Ver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Ver溶液[(10μg/kg·min)15min],液体总量为3ml/kg。对照组犬在失血后心率(HR)加快,左室dp/dtmax显著降低,回输血液后MAP虽有回升,但仍低于基础值,左室dp/dtmax无明显改善;Ver使休克犬HR减慢,血液回输后MAP缓慢恢复至基础值,左室dp/dtmax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可见对照组心肌肌原纤维和线粒体等有明显的损伤,而Ver组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果还显示:Ver组犬心肌中丙二醛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Ver对失血性休克犬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膜Ca2+内流、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微血管病变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糖尿病大鼠微血管病变的影响以及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APS组(造模成功后用APS治疗),优降糖组(造模成功后用优降糖治疗)。治疗两周时测一次血糖,四周后,测血糖;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清胰素水平,NO和MDA含量。应用形态定量的方法比较各组的心肌病理变化。结果:腹腔注射alloxan(200mg/kg)后的SD大鼠血糖浓度显升高,血清NO,MDA,胰岛素水平明显改变。APS治疗四周后,血糖浓度明显下降,与优降糖治疗组无明显差异,血清NO较未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MDA较未治疗组明显减少(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的心肌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基底膜增厚,微血管与心肌纤维的比率显减低,这些改变都可被APS改善.结论:APS有降低血糖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这可能与APS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影响NO的产生以及促进胰岛B细胞的损伤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丙酚 (Propofol)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的影响 ,探讨异丙酚抑制凋亡的机理。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3~ 4代于融合状态 ,随机分为 7组 :对照组 (P0 ) ,2 5 μmol/L异丙酚组 (P2 5) ,TNF α组 (P0 +TNF α) ,12 .5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12 .5+TNF α) ,2 5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2 5+TNF α) ,5 0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50 +TNF α) ,10 0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10 0 +TNF α)。各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 2 4h后收获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测定Bcl 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 (P0 )相比 ,异丙酚 2 5 μmol/L组 (P2 5)Bcl 2及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TNF α(P0 +TNF α)组Bcl 2蛋白表达降低 ,Bax蛋白表达升高 (P <0 .0 0 1) ;而不同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后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的各组 (P12 .5+TNF α、P2 5+TNF α、P50 +TNF α、P10 0 +TNF α)Bcl 2蛋白表达增加 ,Bax蛋白表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可通过调节Bcl 2及Bax蛋白表达抑制TNF 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