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克山病136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水县是山东省克山病高发县,1970年发现首例病人,至1990年全县共发生克山病465例,其中X线胸片资料完整的136例(亚急型77例,慢型39例,潜在型20例),现将克山病人的胸部X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沂水县地处鲁中南,为山区丘陵地带,全县共辖19个乡镇,1559个自然村,总面积2434.8km^2,人口11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05万。1970年发现首例克山病病人,1972年经山东医科大学病理科证实为克山病之后,沂水县被国家列为克山病重点防治县。历经30年防治,病情一直处于稳定态势,1992年经过卫生部考核验收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标准后,沂水县仍将病区、病人的监测工作列为重点,现将防治工作简要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在克山病监测工作中,心电图简便、易行、直观,是诊断克山病的重要工具。而心电图的阅读是诊断的重要环节。能否准确地测量出Q—T间期延长是早期发现克山病可疑患者的重要依据。为此,将病区250名健康儿童和188名健康成人及96例慢性克山病患者的Q—T间期与Q-Tc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5.
沂水县克山病病区儿童与成人心电图Q-Tc对比分析欧洪元,陈维珍,徐本福,赵连翠,周黄贵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为主要改变的地方性心肌病。心电图Q-Tc间期(K值)是反映这种改变指标之一。本文对我县克山病区125名儿童(下称儿童组)和1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血清β-内啡肽(β-EP)和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纳络酮组与常规治疗组各30例,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纳络酮0.3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天,两组在观察临床疗效的同时,均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采取股静脉血进行检验。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治疗后血β-EP、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HIE可能通过阻滞阿片样受体及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水肿及脑损害,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徐本福  欧洪元 《广东医学》2003,24(12):1342-1343
目的 探讨双周围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新生儿溶血症所致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及药物中毒患儿共 2 0例 ,进行双周围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新生儿开放 2条头皮静脉通道 ,其他年龄组开放 2条四肢静脉通道。从一条静脉抽血 (或持续滴放 ) 10~ 2 0ml入废血袋 ,放血速度为 2~ 3ml/ (kg·min) ,为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 ,用肝素生理盐水 0 5~ 1ml注射维持管道通畅 ,同时从另一条静脉用枸橼酸血持续输入 ,输入速度亦为 2~ 3ml/ (kg·min) ,抽血、输血同步进行 ,2~ 4h完成。结果  10例新生儿溶血症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下降 ,分别为 5 3 % ,5 8% ;6例新生儿败血症换血后 ,血小板明显上升 ,白细胞数明显降低 ,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减轻。 4例中毒患儿换血前经积极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 ,换血后惊厥停止 ,神志转清。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胆碱酯酶活力换血前为 0活力单位 ,换血后回升到 5 0活力单位。全部患儿换血前后 ,血压、心率、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双周围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疗效确切、安全 ,操作方法简便 ,不受年龄、体重及血流量的影响 ,在基层医院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沂水县是山东省克山病高发县。1992年经国家卫生部考核验收达到了基本控制,10多年来病情基本处于稳定。为了解病区居民心脏健康状况及克山病发病情况,将1989年及1997年对病区居民抽查时所做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