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LC MS)法检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有关物质及极端条件下其降解产物。方法色谱柱为Cos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5 mmol·L-1甲酸铵 (pH 4.5) 乙腈(50:10);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5 ℃;流速为0.8 mL·min-1,分流进样。结果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主峰均与其相关物质峰分离良好,并通过碎片峰以及相关文献推断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有关物质可能的结构。并对其在高温、氧化、酸、碱条件下的降解产物进行质谱研究,并推断其可能的结构。结论建立的LC MS方法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可用于定性分析;并且阐明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中主药和有关物质的裂解规律,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稳定性研究和其杂质谱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GC-MS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瓶胶塞中有机物的迁移;建立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中硫化剂和抗氧剂的迁移;对胶塞中有机浸出物与溶液澄清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GC-MS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Rtx-5MS(30.0 m×0.25 mm, 0.25μm),载气为He,流速1.8 mL·min-1,进样口200℃,分流比10∶1,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保持15 min,以10℃·min-1升至100℃,维持2 min, 25.0℃·min-1至230℃,保持10.0 min),顶空温度120℃,平衡30 min,接口温度250℃,扫描范围m/z 29~600,采用全扫描方式。HPLC法,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A为含0.05%三氟乙酸的水,流动相B为含0.05%三氟乙酸的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10μL。结果:GC-MS测得胶塞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比较4种质谱解离技术在缩宫素多肽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方法 采用内层涂布C18填料的毛细管色谱柱,以0.1%甲酸为流动相A,0.1%甲酸-乙腈(20∶8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用碰撞诱导裂解(collisioninduceddissociation,CID)、高能C阱碰撞解离(higher-energycollision dissociation,HCD)、电子转移解离(electron transfer dissociation,ETD)、电子转移/高能碰撞诱导解离(electron transfer/high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EThcD)4种解离技术,采集高分辨二级质谱图,比较不同解离技术在氨基酸序列表征方面的异同。结果 EThcD产生的特征性碎片离子最多,对氨基酸序列覆盖度最高,其次为ETD、HCD,而CID的覆盖度相对较低,且CID在缩宫素分子内二硫键的表征方面缺失,其余3种解离技术均可产生特征性碎片离子帮助判断二硫键。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CID,EThcD在缩宫素多肽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姜黄的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turmeronol A(1)、turmeronol B(2)、bisabolone(3)、8-hydroxyl—arturmemne(4)、bisabolone-9-one(S),(6S)-2-methyl-6-[(1R,5S)-(4-methene-5-hydroxyl-2-cyclohexen)-2-hepten-4-one](6)。其中,化合物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利用DEPF-135、HSQC、HMBC等核磁技术对化合物3的化学位移进行了准确归属。对文献中报道的数据归属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HPLC-MS/MS测定阿哌沙班中基因毒性杂质胺化物、开链酰胺和肼基物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Zobax Eclipse XDB C18(3.0 mm×150 mm,3.5μm);胺化物和开链酰胺测定采用梯度洗脱法,流动相A为10 mmol·L-1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肼基物测定采用等度法,流动相为水-甲醇(30∶70)。电喷雾离子化法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重反应离子监测结构确认。结果 胺化物、开链酰胺和肼基物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2.2%和97.5%,RSD分别为3.8%,1.9%和7.2%(n=9);定量限分别为0.05,0.05,0.05 ng·mL-1结论 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分析中出现的基质效应,可用于阿哌沙班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建立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法检测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注射剂的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Supelco Discovery C18(4.6 mm×250 mm,5 m);流动相A为磷酸缓冲液(pH 3.9)-90%乙腈甲醇溶液(92∶8),流动相B为磷酸缓冲液(pH 3.9)-90%乙腈甲醇溶液(52∶48);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2 mL.min 1。结果克林霉素磷酸酯主峰与其相关物质峰分离良好,供试品中含林可霉素,克林霉素B磷酸酯,克林霉素及其他非特定杂质的量为0.006%~1.137%,0.016%~0.157%,0.005%~0.195%及0.016 3%~2.933%时,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B磷酸酯,克林霉素以及非特定杂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LOD分别为0.170 5 g.mL 1,0.160 0 g.mL 1,0.146 2 g.mL 1和0.488 8 g.mL 1。林可霉素,克林霉素B磷酸酯,克林霉素各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104.0%(RSD=1.8%,n=9),106.8%(RSD=1.8%,n=9)和104.9%(RSD=1.8%,n=9)。结论改进方法的杂质色谱性能明显优于现行标准方法和USP个论方法,更适用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注射剂的有关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鼠灌胃灯盏花素后收集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中存在的灯盏乙素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通过使用HPLC结合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对比分析给药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血浆、胆汁、尿液以及粪便样品,并且在相同的液相色谱条件下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特征进行对照来鉴定主要代谢产物。结果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血浆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从大鼠ig 20、200 mg/kg灯盏花素的胆汁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6-O-甲基-灯盏乙素(6-O-methyl-scutellarin,M3)、野黄芩素-6-O-β-D-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O-β-D-glucuronide,M5)和灯盏乙素(黄芩素苷,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尿液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6,7-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scutellarein-6,7-di-O-β-D-glucuronide,M1)、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和灯盏乙素(scutellarin,M7);从大鼠ig 200 mg/kg灯盏花素的粪便中鉴定了代谢产物野黄芩素(scutellarein,M2)。结论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发生了广泛的代谢,并且主要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中酒石酸含量,通过酒石酸成盐率与pH值、澄清度的相关性研究,评价样品成盐率的合理性。方法 离子色谱法采用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色谱柱(4.0×250 mm)和IonPac AS19保护柱(4.0×50 mm),检测器为抑制电导检测器,以20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1 mL·min-1。吉他霉素原料药与不同质量比的酒石酸进行配伍试验,探讨酒石酸比例与溶液pH值、澄清度的关系。结果 酒石酸在浓度为1.0~50.0 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定量限为1.0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6%,n=9)。测定了2个厂家共10批样品,pH值在4.2~4.3之间,酒石酸含量在10.9%~11.4%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配伍试验表明,溶液澄清时的酒石酸含量为8.8%~16.1%,溶液澄清时的pH范围为3.4~5.0。结论 本离子色谱法可用于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中酒石酸含量的测定。2家企业的成盐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LC-MS法测定草酸右旋西酞普兰中对甲苯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20mmol·L-1乙酸铵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 柱温为35℃;采用Ultimate 3000 HPLC-AB Science 4000 QTrap 三重四极杆串联离子阱液质联用仪和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二级质谱 MS/MS(ESI 源)检测,正离子模式采集数据。结果 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和对甲苯磺酸异丙酯均在5~10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1.19e 004x-140(r=0.9995)和y=1.27e 003x-156(r=0.9994);检测限分别为1ng和2ng;定量限分别为2ng和4n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和101.0%;RSD分别为3.5%和4.7%(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草酸右旋西酞普兰中对甲苯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影响化合物3,6′-二芥子酰基蔗糖稳定性的因素进行考察,寻找能够使其稳定存在的条件,为该化合物今后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3,6′-二芥子酰基蔗糖在不同溶剂、不同pH、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并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HPLC-DAD-MS)联用技术对光照以及365 nm紫外灯下的转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UV和HPL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的分析结果均表明溶剂的种类、pH值、温度和光照条件对3,6′-二芥子酰基蔗糖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转化产物的紫外和质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6′-二芥子酰基蔗糖光照及紫外灯下照射转化的主要产物是芥子酰基双键顺反异构化的产物。结论 UV可用于3,6′-二芥子酰基蔗糖稳定性的快速分析。在该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分析检测时,应采用醇为溶剂,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低温、避光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