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es behavioral nerve assessment,NBNA)及早期干预应用于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468例。选取无脑损伤的212例新生儿为正常组,选疑似脑损伤采取早期干预的154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疑似脑损伤未采取早期干预的10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后遗症情况。结果:干预前,正常组NBNA评分为(37.85±1.3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13±1.58)分及对照组的(32.81±1.7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BNA评分为(39.41±1.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2±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BNA可明确了解新生儿行为能力,可及时发现易漏诊的轻微脑损伤及脑细胞发育异常,早期干预可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代偿性的恢复,降低残障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景林  杨学群 《中外医疗》2013,32(7):115-116
目的探讨分析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有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的治疗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能够使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博利康尼与氨溴特罗分别联合孟鲁司特在婴幼儿喘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喘息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行博利康尼联合孟鲁司特治疗,B组行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C组单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三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90.00%,明显高于C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0%、20.00%,明显高于C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喘息治疗中,药物联用治疗效果优于药物单用,博利康尼与氨溴特罗分别联合孟鲁司特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但安全性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镇区7岁以下小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型)和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 从34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呼吸道病毒171例,阳性率为50.29%;其中RSV-A型69例(20.29%),FLU-A型39例(11.47%),hMPV 32例(9.41%),PIV3型22例(6.47%),RSV-B型9例(2.65%).在17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中,有混合病毒感染16例,占所有病毒感染者9.36%;其中hMPV合并RSV-A感染者5例,RSV-A合并PIV-3者4例,hMPV合并FLU-A、PIV-3感染者各2例,FLU-A合并PIV-3者2例,RSV-A合并FLU-A者1例;但未见三重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未榆测出FLU-B型及PIV-1,2型.结论 呼吸道病毒是东莞镇区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为最主要病原,其次为FLU-A和hMPV.  相似文献   
5.
梁景林  罗燕萍 《现代保健》2012,(32):123-124
目的:探析儿童肝损害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46例儿童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肝损害的病因为:感染31例(67.4%),药物损害13例(28.3%),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2例(4.3%)。本组患儿的肝功能异常症状为:ALT增高至正常2倍8例(17.4%),3~10倍29例(63.0%);白蛋白〈35g/L为15例(32.6%),总胆红素增高至正常2倍以上16例(34.8%)。经过0.5~2个月的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43例(93.5%),因病情加重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诊治3例(6.5%)。结论:儿童肝损害的主要病因为感染与药物,为了促进患儿的早期恢复,应做到及时发现与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镇区7岁以下小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PIV一1、2、3型)和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从34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呼吸道病毒171例,阳性率为50.29%;其中RSV—A型69例(20.29%),FLU—A型39例(11.47%),hMPV32例(9.41%),PIV一3型22例(6.47%),RSV—B型9例(2.65%)。在17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中,有混合病毒感染16例,占所有病毒感染者9.36%;其中hMPV合并RSV—A感染者5例,RSV—A合并PIV一3者4例,hMPV合并FLU—A、PIV一3感染者各2例,FLU—A合并PIV一3者2例,RSV—A合并FLU—A者1例;但未见三重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未检测出FLU—B型及PIV一1,2型。结论呼吸道病毒是东莞镇区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为最主要病原,其次为FLU—A和hMPV。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患儿(60例)进行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观察组患儿(60例)加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O2、PO2、SpO2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使用可以明显改善患儿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纠正缺氧现象,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学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56-156,159
目的:分析偏肺病毒(hMPV)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小儿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集呼吸道分泌物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法检测是否为hMPV感染,常规查外周血象,部分患儿查胸片、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记录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1周。结果:治愈20例,好转11例,转院1例,平均住院4.8d。结论:偏肺病毒(hMPV)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是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喘息,出现严重并发症少,治疗无特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东莞市镇区小儿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MPV F基因,应用多霞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 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l、2、3型(PIV1、2、3型).并随机挑选4例hMPV阳性者PeR产物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340份标本中hMPV阳性者32份(9.41%),其中在阳性标本中5例并RSV感染,2例并PIV 3型、2例并Flu-B型.2-4月份检出阳性率高于5-10月份.32例hMPV感染阳性患儿平均年龄5.97个月,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hMP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2例hMPV阳性患儿诊断下呼吸道感染30例,占阳性标本的93.7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6.25%).4例PCR产物基因测序分析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87%~99%.hMPV PCR产物基因序列进化数分析显示其属于2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3例,B基因型1例.结论 hMPV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小儿呼吸道hMPV感染发病率在2-4月份较高,其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东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中hMPV存在A、B 2个不同基因型,以A基因型较常见.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41-74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儿童肝损害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46例儿童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肝损害的病因为:感染31例(67.4%),药物损害13例(28.3%),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2例(4.3%)。本组患儿的肝功能异常症状为:ALT增高至正常2倍8例(17.4%),3~10倍29例(63.0%);白蛋白35g/L为15例(32.6%),总胆红素增高至正常2倍以上16例(34.8%)。经过0.5~2个月的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43例(93.5%),因病情加重转送上级医院进行诊治3例(6.5%)。结论:儿童肝损害的主要病因为感染与药物,为了促进患儿的早期恢复,应做到及时发现与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