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探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与癌症及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选取确诊的消化系统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食管癌)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100例的全血标本,提取血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 PCR和测序两种方法检测MTHF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癌症组的MTHFR基因野生型C/C、杂合基因型C/T及纯合变异型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6%和20%,冠心病组为32%、53%和15%,健康对照组为34%、54%和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患者MTHFR C677T各基因型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浙江地区人群中,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消化系统癌症或冠心病的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护士作为临床用药的践行者,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士的工作涉及药品的领取、保管、调配、给药及用药观察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以致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卫生部在发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提出了"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提高用药安全"。为此本期详细介绍了国外护士在临床用药管理中的角色、作用及其信息技术在临床用药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我国临床药品保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临床药品保管方面的有效措施。针对临床静脉给药中的错误,通过列举易出错的实例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作了详细的规定:静脉调配工作应由护士配合药师完成。基于我国目前的现状,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由护士操作过渡到配合药师操作仍需一个过程,因此本期就现阶段下护士在静脉用药调配中的角色及其作用,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使护士在静脉用药调配中有更多的借鉴。科学技术手段在用药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我国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为此,重点介绍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及自动识别系统在合理用药、保证信息一致性、减少错误给药、提高给药工作效率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状况,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严重影响医院临床试验工作的开展。笔者所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学研究中心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与指南,针对我院临床试验开展情况,通过多层次培训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合理统筹和协调临床试验开展。采用电子信息化等方式,降低疫情流动传播风险,优化工作流程,并积极协调本院新型冠状肺炎相关临床试验的开展。笔者结合近期在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临床试验工作开展的具体实践,总结经验和思考,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下临床试验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膜连接蛋白Junctophilin 1(JP1)亚型在哺乳动物心肌发生过程中,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特征,为心肌发育生物学及心脏再生医学相关生命现象本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相继制成单细胞悬液和悬滴,收集拟胚体转至培养皿中悬浮分化培养。每隔2 d收集细胞供分子生物学评价,并于心肌分化成熟期(第17天),免疫荧光成像原位检测JP1与心肌小节蛋白α-Actinin和Troponin-T是否呈共表达,流式细胞术定量确认JP1阳染率。另以大鼠胎心为研究对象,大鼠受精后第14天起,每隔2 d取胎心直至分娩新生鼠,供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用。结果:ES细胞分化过程中,JP1在基因转录层面全程表达,至第11天达高峰。蛋白层面呈一过性表达,在第9天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至分化培养第15天消失,分化成熟期未见表达。大鼠胎心表达趋势与ES细胞分化过程基本一致,但JP1蛋白表达持续在出生后。在分化终端,流式细胞术显示JP2和肌小节蛋白双染率达16.59%,而未见JP1阳染细胞。结论:JP1基因在小鼠ES细胞定向分化心肌细胞全程均有转录,但JP1仅在分化早期有一过性表达。大鼠胎心JP1表达趋势与ES细胞分化过程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P19胚胎癌细胞(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EC)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体外模型,用于快速初步确定小分子化合物促神经发生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进行培养条件探索,考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浓度、悬浮天数、贴壁细胞密度和贴壁后培养液选择对分化的影响。4 d后形成的拟胚体经胰蛋白酶消化为单细胞,并建立分阶段确定评价指标,适用于不同时相评价。光镜观察细胞表型,神经元特异蛋白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加以确认。结果:P19细胞悬浮培养4 d,加入RA(终浓度1μmol/L)。以单细胞悬液在1.2×106/ml密度贴壁培养为最佳条件。光镜观察在第8天即有神经元样细胞表型,在第16天可形成神经元样网状结构,两个评价时间点免疫荧光染色均呈β-tubulinⅢ阳性,并与光镜表型相一致。结论:P19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表型,为小分子促神经分化初级筛选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2种分析方法同时检测中国肾移植患者的全血中西罗莫司浓度的差异。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CMIA)分别测定中国肾移植患者全血西罗莫司浓度,评价2种分析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LC-MS/MS法专属性强、精密度、稳定性好,能满足临床检测要求。2种方法测得的数据相关系数为0.963( P<0.05),2组数据间存在相关性(n=78)。当西罗莫司浓度在2~10 ng· mL-1时,2种方法测定的平均偏差为2.8 ng· mL-1。结论 LC-MS/MS和CMIA测定西罗莫司全血浓度的分析方法存在相关性;同一份样本用CMIA测定的浓度均值比LC-MS/MS法测定的值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