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吲哚美辛滴眼液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美辛滴眼液用于眼科白内障人工晶体移植术后,治疗前房房闪效果显著,抗炎作用明显。将吲哚美辛原料经重结晶处理,并在处方中加入PVP做粘滞剂,有稳定pH,减弱药物对眼部的刺激等作用。吲哚美辛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乙醇为溶媒进行测定,方法可行,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处方组成吲哚美辛结晶0.5g,硼砂0.5g,PVP2.0g,氯化钠0.8g,焦亚硫酸钠0.1g,吐温800.4ml,注射用水加至100ml。2 制备方法2.1 吲哚美辛重结晶:将吲哚美辛原料溶于丙酮无水乙醇(5∶1)混合液中,制成饱和溶液,在搅拌下(600r/min),滴入到10倍注射…  相似文献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我科自 1998年来对1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在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对穿孔或即将穿孔的重症患者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获得了理想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共 11例 11眼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5 3岁 ,最小 18岁 ,平均年龄 41岁。视力均为光感 ( )及手动。致病原因 :角膜异物伤 9例 ,角膜接触镜损伤 2例。角膜溃疡面直径 5~11mm大小 ,其中角膜溃疡穿孔 1例 ,前房积脓 5例 ,发病至手术时间为 2天至 1月。化验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角膜刮片检查菌丝并进行真菌培养。真菌刮片阳性 10例 ,阴性 …  相似文献   
3.
珊瑚礁义眼台植入术式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礁义眼台植入术式的改变杨庆财梁敦于雅范王丽杰敦健乔光沈阳市眼病研究所(170031)珊瑚礁义眼台植入眼窝成形术是恢复眶内的容积和义眼的运动以达到美容目的的术式。以往的术式多采取先切断眼外肌,断视神经后,摘出眼球将义眼台装入巩膜壳内再分别将肌肉逐一...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青光眼是严重危害视机能的眼病之一。迄今,原因仍不甚清楚,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疗效不够满意。本文就我院在1972至1979年间住院患者中资料记录完整的先天性青光眼54例经虹膜嵌顿术治疗的97眼的临床资料和22例、37眼的远期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关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萎缩后又再复发的病例较为少见。最近我院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李×男3岁住院号:256747 患儿生后14天左眼开始红肿,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如猫眼。于1982年10月1日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为:“左视网膜母细胞瘤”并收入院准备作眼球摘除术,因家长拒绝而出院。出院2个月,左眼球逐渐萎缩。1985年9月左眼被皮球碰后红肿,疼痛。萎缩的眼球也逐渐增大,时常伴有同侧头疼及恶心,呕吐等症。于同年11月5日再次收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Werner 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rner 综合征又名成人早衰,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1904年由 ottowerner 氏首先报导四例家族性白内障同时伴有硬皮症和早期老化现象的病例。此病后来被称为Werner 氏综合征。随后在国外相继见报,而国内迄今未见有报者。最近我院遇到一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分析视网膜脱离裂孔的好发部位,提高裂孔的检出率是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重要前提。笔者注意到视网膜裂孔常常多出现在斜肌抵止点附近,因此对我科28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裂孔分布,尤其与斜肌关系进行临床公析。现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以1981年1月至1986年5月,我科住院手术治疗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病人286例(男186例,女100例),共291眼。其中右155眼,左126眼,双眼发病5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9岁  相似文献   
8.
本病又名:Siemen氏脱毛性刺状毛囊角化,为遗传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疾病。何×女15岁满族住院号:2677521983年12月30日入院。出生后无毛发,畏光,眼球震颤,仅能看见眼前较大的物体,继之皮肤粗糙、干燥、很少出汗。近五年来视力进一步减退,至今仅存光感;全身皮肤反复起污秽暗色厚痂皮。双手、足、趾甲变形。口腔粘膜红肿、疼痛,冬轻夏重。患者与同龄人相比智力低下。患者为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非血族联姻,同胞三人均无相同疾患。父母二系追溯二代无类似疾患。体格检查:体重50kg,身长150cm,全  相似文献   
9.
1.治疗方法使用5%鱼肝油酸钠原液,在肿瘤旁0.5~1cm处进针,刺入瘤体内,根据瘤体大小,注入0.5~1ml药液。注意注射部位不要过浅,不要使注射处皮肤出现苍白。边注射边进针,使瘤体内各部均有药液注入。所用针头最好磨钝一些,以免刺入瘤体时,损伤瘤体血管。致瘤体内出血。注射后,无菌敷料敷盖,压5~10分钟。2周后可再重复注射1次。2.治疗结果:共治疗7例眼睑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均获得较好疗效。首  相似文献   
10.
42例(43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晶体囊内摘除术后、囊外术中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的松解、以及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割术后等无晶体囊膜的患眼中的应用。方法我院1997年1月~2004年8月间采用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完成了42例(43眼),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1.晶体后囊膜破损在2个象限残存后囊膜者,以此为依托将一侧人工晶体襻置于其上,另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一点固定法”实施了7例。2.因严重外伤或晶体囊内摘除术后而无晶体后囊者,施行双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二点固定法”实施了35例(36眼)。结果随访4~54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复查时矫正视力最佳1.2,最低0.2,视力在0.6以上者22眼(占53.6%),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二期植入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在正常范围。43眼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体囊膜及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松解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