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颅内大血管TCD与MRA对照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与磁共振血管显像(MRA)的比较,探讨经颅多普勒(代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行TCD、MRA MRI检查,对照TCD与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分析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结果表明,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对诊断颅内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做常规和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的MRI影像,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或不典型脑膜瘤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扫描,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以ADC值1.07×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计算ADC值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根据手术病理确诊结果,比较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不典型脑膜瘤患者的ADC值、影像学特征。结果:ADC值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55%、91.84%、92.50%,对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33%、94.29%、93.75%。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不典型脑膜瘤(P0.05),其影像学征象也与不典型脑膜瘤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的MRI征象具有其各自特点,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的ADC值在两种脑内肿瘤中不同,当ADC值为1.07×10-3mm2/s时,可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不典型脑膜瘤进行有效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R水成像在胰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66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后处理。结果水成像定位率达100%,定性诊断率为86.6%,此技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显示各种胆道疾病的异常改变,诊断符合高。结论MRCP对胆石症、恶性胆管梗阻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发病部位为骨骼6例(包括左胫骨1例、右胫骨2例、骶骨1例、髂骨1例、左肱骨1例),软组织4例(纵隔2例、胸壁1例、腹膜后1例)。X线检查发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多有囊变、坏死;MRI表现主要为T1WI为稍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检查均可较好地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周边变化,合理联用可达到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效果,还可指导手术切除、远处转移分析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肺曲菌病的CT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加深对肺曲球菌病的认识,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经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检确诊的肺曲菌病7例。结果 CT表现主要为:空洞内可移动肿块及半月形空气征;蜂窝状改变中见小团块密影;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晕轮征”。结论 肺曲菌病寄生于空洞内的病变诊断容易,侵袭性曲菌病,肺部形成肿块样浸润炎症,诊断较困难,需要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瘤MRI征象与病理关系。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26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结果脑膜瘤的T2WI信号与肿瘤组织的成分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特异性。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膜瘤信号变化的多样性在对肿瘤的病理亚型的分型上无明确特异性,但在肿瘤的鉴别诊断、定位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提高对脑DVA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脑DVA的CT和MRI资料,并复习近十年国内外文献,探讨脑DVA的CT、MRI和DSA表现及其在诊断脑DVA中的价值。结果:18例MRI增强扫描共显示19个病灶,由增粗引流静脉及其汇入的扩张小髓静脉组成,形态多样。4个病灶CT平扫均为阴性,3个病灶MRI平扫为阴性,16个病灶MRI平扫信号表现多样。额叶和小脑半球各占5个病灶和6个病灶。由单条引流静脉汇入脑浅或深静脉分别为12个病灶和4个病灶,由2条方向相反的引流静脉同时汇入脑浅深静脉为3个病灶。10例3D-TOFMRA脑动脉系统未见异常,仅2例显示粗大引流静脉。病变区合并海绵状血管瘤者2个病灶,合并出血者1个病灶。结论:增强MRI可根据髓质静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而作出明确诊断,优于CT、MRI平扫和MRA而可代替DSA,可视为目前诊断脑DVA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