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血栓通中药煎剂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病人,在发病后接受规治疗的基础上于7~10天给予中药煎剂血栓通(自拟方)治疗,与复方丹参或维脑路通组对照研究,血栓通组在各个时间占粘神经功能缺损的平均减少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住院前后的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法治疗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985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培养阳性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79株,阳性率为14.06%;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阴性球菌分别为119株(42.65%)、58株(20.79%)、98株(35.13%)及4株(1.43%)。假单孢菌属比例最高,为20.07%。细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分别为20.2%、35.9%、15.5%及29.4%。老年组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百分比明显高于成人组(x^2=14.744,5.835,19.709;P〈0.05)。结论假单孢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各种菌属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眼科的常见致病菌,研究最佳杀菌方法对眼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紫外线-核黄素光动力疗法(PDT)对眼科常见致病细菌的体外杀菌作用. 方法 分别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冻存菌各10株接种于血培养皿中,复活2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刮取菌落,置于细菌稀释液中,制备0.5麦氏浓度的细菌悬液原液,原液稀释10倍用于PDT实验.分别用1、2、3 mW/cm2紫外线A(UVA)对不同质量分数核黄素作用后的细菌照射10、20、30 min,测量不同条件下抑菌圈直径的大小,确定最佳抑菌条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独核黄素作用组、单独紫外线照射组和PDT组,比较不同组间各种细菌菌落数的差异. 结果 当UVA强度为3 mW/cm2、作用30 min、核黄素质量分数为0.1%时,MH固体培养皿上抑菌圈直径接近6 mm,故上述参数为PDT法抑菌的最佳条件.正常对照组、单独核黄素作用组、单独紫外线照射组和PDT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数依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990、190.841、118.197,均P=0.000),单独紫外线照射组各种细菌的菌落数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40、7.550、5.320,P<0.05),PDT组各种细菌的菌落数亦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的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80、14.750、12.920,P<0.05).单独紫外线照射组细菌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46.4%~50.2%,PDT组的细菌量降低91.6% ~96.7%,而单独核黄素作用组的细菌菌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60、0.470、0.510,P>0.05).结论 在紫外线-核黄素PDT灭活微生物的最佳体外实验条件下,PDT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足由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引起的以角膜基质层多灶性浸润为主的炎性病变.1965年Turner和Stinsont[1]报道了第1例NTM角膜炎,此后相关病例报道不断增多.随着角膜屈光手术,尤其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o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普遍开展,NTM角膜炎呈现出集中发生的趋势.目前NTM已成为LASIK术后角膜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53%)[2].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常不能及时确诊,延误治疗,所以眼科医师应对其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一种通过负压将角膜吸附提升至合适缝合深度的高度后进行缝合的方案,并对吸附参数进行仿真研究。方法 根据手术要求,设计负压吸附式角膜夹持器。建立不同长度、深度及位置的直型伤口角膜的吸附仿真模型,针对6种负压条件,利用流固耦合分析对负压吸附角膜过程进行仿真,求解角膜变形、应力及吸附力。在PDMS薄膜上测量6种负压条件所产生的吸附力,并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同时在离体猪眼球上进行吸附实验,评估所设计角膜夹持器的操作安全性。结果 -70~-40 kPa负压下,所有仿真模型角膜最大变形均大于角膜缝合深度要求的伤口最大提升高度。最大变形随负压减小而增大。所有仿真模型角膜最大应力均小于角膜基质破坏强度(5 MPa)。吸附力仿真值相对实验值比较吻合。负压高于-70 kPa时所设计夹持器进行吸附操作时角膜未出现破裂。结论 该角膜夹持器在-70~-40 kPa负压下能实现角膜缝合深度要求,且可通过改变负压精确调控缝合深度,高于-70 kPa时进行吸附操作不损伤角膜组织。在该角膜夹持器辅助下,医生可使用直针完成角膜缝合操作,降低临床操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陈前坤张阳  梁庆丰 《眼科》2022,31(6):479-480
男性64岁患者,体检发现角膜异常15年。双眼角膜内皮呈垂直分布梭形色素沉着、房角色素沉积,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发现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内大量高反光物质,不侵犯细胞核,部分内皮细胞呈多形性,失去六边形结构。诊断为色素播散综合征、双眼屈光不正,嘱定期复查、监测眼压。(眼科,2022,31:479-480)  相似文献   
7.
干眼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它是由泪膜的质或量以及泪液动力学异常所致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的损害,进而出现眼部不适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较高水平的干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项目,在干眼的流行病学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中笔者就干眼在我国不同地域和人群中流行病学分布的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角膜神经痛(NC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目前,NCP的定义、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尚未明确,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极大挑战.近年来,学者们已对NCP的治疗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中笔者就NCP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升国内广大眼科医师对NCP的认识,促进NCP临床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蔺琪  梁庆丰  顼晓琳  潘志强 《眼科》2021,30(1):77-78
一例9岁男童,双眼春季角结膜炎,左眼Ⅲ级盾形溃疡,行左眼病灶切除联合双层羊膜粘合覆盖术,术后给予局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免疫抑制剂治疗,角膜恢复上皮完整,残留云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法,提高外伤性肝破裂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中非手术治疗4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53例,根据病情不同采用不同术式,治愈48例.出现手术并发症者占13%,死亡5例.结论 早期诊断、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及时手术以及正确合理选择术式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