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逐渐重视运用法制手段强化传染病防治管理,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建设也随之不断完善。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传染病防治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伴随着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化建设的进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妥忠 《陕西中医》2007,28(9):1144-1145
目的:观察补气散结、降气消食类中药加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对13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病例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厚朴、党参、生姜、半夏、甘草等药)和西沙比利(观察组),西沙比利(对照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加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无病情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免疫球蛋白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1例采用中等剂量免疫球蛋200mg(kg·d),对照组19例为400mg/(kg·d)静脉滴注,均连续5天,观察血小板峰值,峰值持续时间,下降程度.[结果]治疗组21例中完全反应8例,部分反应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1.3%.对照组19例中完全反应8例,部分反应6例,总有效率为73.5%.从两组血小板峰值,峰值持续时间,峰值后血小板下降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等剂量与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同样有效,且可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流感嗜血杆菌 ( HI)感染状况。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 113例及健康儿童 2 19例咽拭标本进行培养鉴定、生物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 HI分离率 ( 5 1.33% )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 P<0 .0 1) ,且两者均以生物型 型和 型占优势 ,但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 HI生物 型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 P<0 .0 5 ) ;同时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健康儿童偏高。结论 HI与呼吸道继发感染关系密切 ,且生物型 型起着重要作用 ;HI感染与其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梅花针髓内固定治疗长管骨骨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以往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我院自1991年以来开展髓内梅花针固定应用于治疗胜胖骨骨折,并且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演床资料胚脉骨骨折127例,男83例,女44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15岁,其中3例为双侧,2例为股骨干和胜胖骨骨折,28例为开放性骨折,4例为骨折后骨不连,中段骨折69例,中下段骨折42例,粉碎性骨折14例,多段骨折12例(包括2段或3段)。2手术方法梅花针的挑选和准备:梅花针的长度以远端超过骨折线scm~10cm,近端露出骨外0·scm~08cm为准,梅花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风险管理,保障患者管道安全。方法:借鉴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的风险管理方法,确定关键控制点,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失效后果危害性进行分析,确定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优先指数并进行评估。结果:针对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设置控制措施,确定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关键控制点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不足、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管道固定不妥当。目前我院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失效后果的风险优先指数大多处于低-中等风险的等级。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不足、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管道固定不妥当等控制措施的改进及优化。  相似文献   
7.
8.
正原发于气管、肺的肉瘤少见,其中纤维肉瘤更为罕见,现将青海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纤维肉瘤致窒息性气管狭窄的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汉族,河北籍,主因"咳嗽、气短1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1 d"于2017年2月6日收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伴有气短、气憋,活动后明显加重,偶有咳痰,为黄白色黏痰,不易咳出,无发热、胸痛、咯血及痰中带血,在当地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佐剂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入E.coli XL1-Blue,IPTG诱导P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纯化。以不同免疫途径(皮下,腹腔,滴鼻)用P6蛋白免疫小鼠,每组12只。然后另取小鼠分为PBS组和不同佐剂组(MDC、IL-2、弗氏佐剂),每组15只,采用皮下注射途径免疫。共免疫3次,间隔2周,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用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用ELISA检测IL-4和IFN-γ水平。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P6蛋白。3种免疫途径相比,皮下途径免疫诱导的IgG抗体滴度为1 279.97±3.87,腹腔免疫组为427.16±3.08,滴鼻免疫组为253.98±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P<0.05)。采用皮下免疫途径时,MDC组诱导的IgG抗体滴度、IL-4水平分别为7 421.02±3.30和79.64±2.7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与IL-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DC佐剂并采用皮下途径注射可使NTHiP6蛋白疫苗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冷处理对不同食品来源及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在37 ℃、4 ℃冷胁迫及4 ℃冷适应条件下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代表菌株的生物膜相关基因hpt、luxS及sigB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量差异分析。结果37 ℃条件下,1/2c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强,不存在生物膜形成能力弱株。 37 ℃条件下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组(3株)以及中组(10株)菌株中,9株菌的hpt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 冷处理条件下4株中组菌株中,1株菌的sigB基因表达量增多,3株菌的hpt基因表达量增多。结论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血清型相关,1/2c血清型菌株在37 ℃条件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 hpt基因突变株在37 ℃下具有较强生物膜形成能力,冷处理使得病原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但hpt及sigB基因的过量表达会增强4 ℃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