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3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1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输液以及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维持平均动脉压并同时控制CVP,适当加深麻醉等。将1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术中常规输液以及维持CVP,利用便捷式血气分析仪对T1时期、T2时期提取血样,测定颈内静脉乳酸盐浓度、脑氧代谢率以及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时段T2脑氧代谢率、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明显低于同组时段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时段T2的颈内静脉乳酸盐浓度、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以及脑氧代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动脉分压、颈内静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CVP对肝叶切除术中脑氧代谢无负面影响。对维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时对肝硬化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时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右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复合麻醉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各30例。GEA组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以异氟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Entropy指数40~55。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诱导前和后(T1和T2)、插管时(T3)、切皮(T4)、手术探查(T5)、术毕(T6)、拔管时(T7)的HR和MAP,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 T2时GEA组HR和MAP较GA组下降更显著(P<0.05)。T3和T7时GA组的HR及MAP较T0升高,GEA组维持在较稳定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时间均缩短(P<0.05)。GEA组出现苏醒期躁动2例(6.7%),明显低于GA组的9例(30%)(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肺癌患者插入双腔气管导管(DLT)诱发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年龄65—80岁,体重45~75kg,ASAⅠ~Ⅱ级择期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右旋美托咪啶1μg/k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4μg/L的浓度,麻醉前15min内静脉注射完毕.c组持续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给完药后4分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观察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泵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时(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1min(T4)、3min(T5)及5min(T6)各时间点的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数值。结果两组间T0时SAP、DAP、MAP和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D组SAP、DAP、MAP均较C组升高(P〈0.05);D组T1时HR比C组降低(P〈0.05)。T3至T6时,D组患者的SAP、DAP、MAP和HR均比c组要低沪〈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老年肺癌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老年脊柱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手术老年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研究组应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镇痛,对照组仅应用芬太尼镇痛。结果:研究组术后4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针对脊柱手术术后镇痛的老年患者,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发生发生几率,安全可靠,适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剖腹肝胆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剖腹肝胆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和常规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各48例,记录术后静态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静脉自控止痛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静态时术后0~12 h各时间点及动态(咳嗽)时术后0~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切皮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呕吐、躁动、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控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剖腹肝胆手术作用时间持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7.
将9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诱导后应用第三代I型喉罩(PLMA)麻醉通气,对照组应用气管导管麻醉通气。研究组置罩或置管即刻、置罩或置管后3min、拔罩或拔管后即刻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胀气情况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气管插管,喉罩麻醉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且对术野无明显影响,有效降低了拔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于在腹腔镜手术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05~2015-09收治的需行全身麻醉高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靶控输注0.35μg/ml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0.5μg/ml行麻醉诱导,对照组靶控输注0.40μg/ml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0.5μg/ml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5 min、10 min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两组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0.35μg/ml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0.5μg/ml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影响小,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曲马多对椎管内麻醉后寒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椎管内麻醉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于术前注射生理盐水联合右美托咪定,曲马多组于术前注射生理盐水联合曲马多。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寒颤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的HR、MAP以及Sp O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寒颤发生率与治疗后的寒颤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曲马多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均可有效降低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寒颤的发生率,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