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的研究发现,3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ribociclib和abemaciclib联合内分泌治疗,能有效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并已经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然而由于原发或获得性耐药的产生,使其临床应用受限。本文主要综述CDK4/6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细胞周期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耐药机制以及降低耐药的手段,从而优化CDK4/6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6月首次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乳腺癌组(50例)和乳腺良性疾病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NLR的水平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指标包含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然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RDW+NLR诊断模型。最后分析RDW及RDW+NLR与相关病理参数的关联。结果:乳腺癌组RDW(Z=-2.114,P=0.035)和NLR(Z=-2.055,P=0.04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ROC曲线分析得出,RDW和NLR的AUC分别为0.621和0.618。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的RDW+NLR诊断模型,AUC=0.653。RDW与乳腺癌TNM期相关(P=0.046),RDW+NLR诊断模型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结论:术前外周血RDW及RDW+NLR诊断模型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发病与家族遗传和自身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其发生和发展受多种转录因子调控。叉头盒蛋白A1(FOXA1)是转录调节因子FOX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染色体结合释放出DNA结合位点,对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进行调控。FOXA1通过与多个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参与并介导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分化、周期、侵袭、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FOXA1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呈正相关,与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有关,是乳腺癌良好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本文对FOXA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FOXA1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效科  周聪  宋爱琳 《安徽医药》2022,26(12):2383-2389
目的 探讨双硫仑螯合铜(DSF-Cu)对耐紫杉醇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培养MCF-7人乳腺癌细胞和耐紫杉醇乳腺癌MCF-7/紫杉醇细胞,用定量紫杉醇持续诱导MCF-7/紫杉醇细胞维持耐药性。通过CCK-8法检测MCF-7/紫杉醇细胞耐药指数;通过CCK-8法检测MCF-7/紫杉醇细胞在不同浓度DSF-Cu(5、10、15、20、25μmol/L)干预不同时间(24 h和48 h)后的抑制率,并分析细胞抑制率与DSF-Cu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关系;通过划痕实验检测DSF-Cu对MCF-7/紫杉醇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F-7和MCF-7/紫杉醇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在紫杉醇和DSF-Cu单药及联合干预MCF-7/紫杉醇细胞中后,检测Bcl-2、Bax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技术检测不同浓度DSF-Cu(5、10、15、20μmol/L)干预MCF-7...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黄芩抗肿瘤方面的报道进行分析,认为千层纸素A抗肿瘤活性广泛,并揭示了千层纸素A抗肿瘤的信号网络,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激素受体阳性(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认识的深入,HR+/HER2-乳腺癌的治疗由单一内分泌治疗转变为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模式。近年来,HR+/HER2-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磷脂酰肌醇-3-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了解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HR+/HER2-型乳腺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