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例重/危重型COVID-19患者激素使用指征、使用时机、用法用量及疗程和不良反应,对比患者使用激素前后症状、体征,炎症因子、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影像学等变化,分析激素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有效性方面:3例患者有激素使用指征且使用后症状体征有一定好转,影像学有吸收;患者C病情反复并进行了气管插管。安全性方面:3例患者均出现了血糖升高;患者B的乙肝病毒被激活并继发了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C细菌感染加重并出现了异常躁动。3例患者的排毒时间均大于35天,其中患者B排毒时间最长,为44.67天;3例患者住院时间均超过1个月,B患者长达47.46天。结论:激素应用是把双刃剑,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和疗程,权衡利弊,重视激素使用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护。方法隔离收治明确诊断的1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盐酸阿比多尔片、磷酸氯喹、利巴韦林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联合抗病毒用药≤3种,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结果截至2020年3月5日,治愈出院患者9例,在院患者6例,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均好转,核酸检测为阳性,1例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2例危重型患者转为重型;治疗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达73.33%,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例患者出现皮疹伴瘙痒,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肝酶轻微升高,根据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级,2例为新的不良反应,9例为一般的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有限的诊疗方案推荐下需要摸索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疗程,药物在临床治疗时需进行不良反应监护,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避免因药物引起的机体损害。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80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10a年来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806例,现将其特点作临床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1989年~1998年收治乙脑患者806例,年龄4mo~14a,男424例,女382例。二、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如’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动脑诊断。三、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西医治疗同时加用中药清暑化湿汤*]结果一、发病概况:本组年发病数为:1989年81例,1990年间例,1991年121例,1992年72例,1993年63例,1994年79例,1995年IOS例,1996年阴例,1997年间例,1998年83例。发病季节6~9月份,占同期住院病人的6.8%…  相似文献   
4.
周璐  杨英  柯英 《中国药房》2006,17(8):612-6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对1999年~2005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43例拉米夫定不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多发生于8a~45a男性;发生时间无规律性;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反应和肝炎病情加重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罗大勇  柯英  陈鸿 《现代医学》2012,40(4):439-44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替代治疗老年肺结核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老年肺结核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2HREV/4HR)和对照组(40例,给予2HREZ/4HR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老年性肺结核取得了与含吡嗪酰胺方案相同的近期疗效,但肝损伤、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少,对于不能耐受比嗪酰胺毒副反应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左氧氟沙星是一种理想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营养支持的药学监护要点,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收治的1例COVID-19危重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关注其营养方案的制订和调整,监护其症状体征、相关营养和生化指标变化,分析药师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该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制订做到了个体化,经过肠内外营养的支持治疗,其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恢复正常;通过鼻饲给药的药物种类较多,用药过程中避免了药物的相互作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轻微腹泻、腹胀、便秘不适及三酰甘油(TG)升高的情况,均经干预后改善。结论 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措施复杂,药师在进行药学监护时除了要关注患者的营养方案外,还需评估其用药依从性,做好用药及饮食教育,监测肠内外营养与其他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防治胃肠道、代谢性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柯英  喻远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73-2275
目的:了解我院内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8~2010年使用过抗菌药物病历480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480份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合理使用262份,占54.58%,不合理使用218份,占45.42%.结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存在的问题仍较多且普遍,医院还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22例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英  柯英  周璐  董莉蓉 《中国药房》2007,18(17):1348-1349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集1999~2006年7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美洛西林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并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美洛西林注射液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9.
2003~2005年某医院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兰超  柯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58-3361
目的:了解和评估某院用药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某院2003~2005年医院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呈减弱;抗感染药销售金额均居首位,但占总金额百分比呈逐年下降趋势;15大类药品中销售金额排序变化较大;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的品种和排序变化较大.结论:某院的用药现状较好,在抗生素种类和品种的选择上仍有较为集中的表现,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炎症介质、脑钠肽(BNP)、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 方法纳入2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BNP、ApoA1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及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均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呼出气一氧化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poA1水平均上升,BN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ApoA1较对照组升高,BNP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疾病影响力、呼吸症状及活动受阻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 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COPD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和血清BNP水平,调节血清ApoA1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