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S100A9基因敲除(S100A9-/-)对小鼠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影响,阐明S100A9在LN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雌性野生型及S100A9-/-C57BL/6(B6)小鼠各10只;5只野生型B6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姥鲛烷;另外5只野生型B6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水平;测定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尿蛋白水平;留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果:与野生型B6小鼠相比,S100A9-/-B6小鼠体重、脾脏重量、肾脏结构、血清肌酐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的B6小鼠相比,姥鲛烷诱导的B6小鼠脾脏重量、脾脏长度、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抗ds-DNA抗体、IgG水平均明显增加,肾脏出现狼疮样改变(肾脏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水肿、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patinib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干祖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patinib对kg1α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法检测不同浓度Apatinib诱导kg1α细胞和原代CD34+AML干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patinib处理kg1α细胞后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AKT、Raf和PTEN)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Apatinib (2.5,5,10,20,40μmol·L-1)作用48 h和72 h后对kg1α细胞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patinib对kg1α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作用48 h和72 h后的凋亡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Apatinib作用48 h后对7例原代AML干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atinib处理kg1α细胞48 h后AKT/p-AKT、p-Raf表达降低,而p-PTEN表达增加。结论 Apatinib可抑制AML干祖细胞样细胞kg1α细胞的增殖,且可诱导kg1α细胞和原代CD34+AML干祖细胞的凋亡,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PI3K/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初诊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纳入国内11个医学中心2000-2020年间分级1-3a级、年龄≥18岁初诊FL患者1845例,筛选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数据,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46例(7.9%)初诊FL患者病理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中位年龄56(25~83)岁,男79例(54.1%).127例患者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成分比例,依据弥漫大B细胞比例是否≥50%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较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有更高的3级比例(94.3%对91.9%,P=0.010)、Ki-67指数≥70%比例(58.5%对32.9%,P=0.013)及PET-CT的SUVmax≥13比例(72.4%对46.3%,P=0.030).所有患者均接受CHOP或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总反应率(ORR)为88.2%,完全缓解(CR)率为76.4%.在不同比例弥漫大B细胞成分组中,诱导治疗后缓解率及治疗后2年内疾病进展(POD24)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预计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8.9%,5年总生存(OS)率为90.4%,POD24患者的5年OS率较非POD24患者下降(70.3%对98.5%,P<0.001).与利妥昔单抗不维持治疗相比,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5年PFS率获益(57.7%对58.8%,P=0.543),5年OS率具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87.8%,P=0.082).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而LDH高于正常值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1).结论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50%的FL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更具侵袭性,CHOP/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PFS和OS获益,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硫仑(disulfiram,DS)单药及DS联合Cu(DS/Cu)在体外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KG1a细胞中具有LSCs特性的CD34+CD38-亚群;MTT检测DS和DS/Cu对CD34+CD38-KG1a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Annexin-Ⅴ/PI法检测DS及DS/Cu对CD34+CD38-KG1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处理后NF-кb通路和JNK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D34+CD38-亚群占KG1a细胞的(59.4±6.2)%,流式细胞分选后的CD34+CD38-细胞可达(93.16±2.7)%,其中(65.3±6.4)%处于G0/G1期。DS和DS/Cu能抑制CD34+CD38-KG1a细胞增殖能力,24h的IC50分别为(0.54±0.18)μmol/L和(0.21±0.03)μmol/L,DS/Cu的作用显著强于DS,P=0.036。DS和DS/Cu对CD34+CD38-KG1a细胞均有诱导凋亡的作用,0.05、0.5和5μmol/L的DS和DS/Cu作用细胞24h后凋亡率分别为〔(7.69±3.44)%、(15.06±4.58)%、(32.67±6.06)%〕和〔(28.83±6.34)%、(42.33±3.21)%、(58.93±1.53)%〕,DS/Cu诱导CD34+CD38-KG1a细胞凋亡的比例显著高于DS单药,P<0.01;DS及DS/Cu均能抑制p65蛋白及下游蛋白c-myc、Survivin的表达、并上调磷酸化JNK及下游转录因子p-c-jun的表达,DS/Cu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DS在体外能抑制LSCs增殖及诱导其凋亡,Cu可以显著增强这种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通路及激活JNK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异质性、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特点.据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C)协作组的资料显示,约21%的MDS患者最终转化为AML[1].MDS一旦转化为AML称之为MDS/AML,是AML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类患者骨髓的病态造血及外周血三系减少现象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对常规或强烈化疗难以耐受,治疗效果差,而治疗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是临床治疗难点.我们应用地西他滨治疗MDS/AML患者,并与同期应用HA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阿帕替尼(Apatinib)为新一代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多种实体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本研究探讨Apatinib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细胞株Nalm6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patinib对Nalm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法检测不同浓度Apatinib诱导Nalm6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法检测Apatinib处理后Bcl-2、Bcl-xL和PARP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Apatinib对Nalm6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2.5、5、10、20和40 μmol/L的Apatinib对Nalm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78±1.01)%、(13.36±1.42)%、(25.80±2.83)%、(44.40±7.74)%和(64.07±6.66)%,经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分析,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诱导Nalm6细胞凋亡,与对照组(3.61±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09;作用72 h后,2.5、5、10、20和40 μmol/L的Apatinib对Nalm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7+2.38)%、(20.26+4.06)%、(39.27±1.57)%、(65.19±4.45)%和(85.54±3.37)%,经检验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抑制Nalm6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09.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24.39±0.05)和(13.18±0.08) μmol/L.凋亡实验显示,Apatinib能增加Nalm6细胞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作用48 h后,对照组和10、20、30、40 μmol/L Apatinib组对Nalm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1±0.91)%、(5.28±1.29)%、(5.9±0.85)%、(10.18±1.48)%和(15.23±3.69)%,经检验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诱导Nalm6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3,P=0.014;作用72 h后,对照组和10、20、30、40 μmol/L Apatinib组对Nalm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1.10)%、(5.33±2.08)%、(10.10±2.86)%、(12.15±1.43)%和(25.61±3.63)%,经检验各浓度的Apatinib均能诱导Nalm6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233,P=0.016.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Apatinib作用Nalm6细胞24、48 h后均能下调Bcl-2和Bcl-xl的表达,切割PARP蛋白.结论 Apatinib能抑制Nalm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Bcl-xl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干燥综合征(SS)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2周龄C57BL/6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NOD)SS模型小鼠、IL-12基因敲除NOD小鼠各5只,分别纳入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和IL-12 KO NOD组。各组小鼠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处死小鼠解剖获取颌下腺组织和肝脏组织。(1)取正常对照组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肝小叶结构,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情况。(2)取正常对照组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颌下腺组织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IL-1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的改变。(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小鼠PBMC和肝脏组织IL-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IL-12 KO NOD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胶原(Col1)mRNA的相对表达量。(4)取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IL-12 KO NOD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清和肝脏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受体(T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的肝小叶、肝索结构紊乱,肝细胞胞浆内有空泡出现。MASSON染色可见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见弥漫不规则的染为蓝色的胶原纤维,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染为蓝色的胶原纤维则少见。(2)正常对照组小鼠颌下腺和肝脏IL-12阳性细胞OD值分别为0.08±0.01、0.03±0.01,高于SS模型组的8.74±0.78、2.5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80.64,P值均<0.001)。(3)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及PBMC中IL-12 mRNA表达分别为1.07±0.15、1.03±0.14,均低于SS模型组的3.00±0.50、3.01±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7、7.54,P值均<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SS模型组FN、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SS模型组比较,IL-12 KO NOD组FN、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Co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S模型组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LC7A11、GPX4、TR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F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SS模型组比较,IL-12 KO NOD组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LC7A11、GPX4、TRF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血清TF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肝脏组织中TF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表达增高对SS小鼠肝脏组织的损伤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高的IL-12诱导肝脏细胞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诱导凋亡在双硫仑/铜逆转耐多柔比星的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MAP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后多柔比星单药组、双硫仑/铜单药组及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HL-60/ADM凋亡细胞比例的改变;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上述各个处理组作用后HL60/ADM细胞24h后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各组作用HL60/ADM细胞后JNK、磷酸化JNK(p-JNK)、c-Jun、磷酸化c-Jun(p-c-Jun)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SP600125将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凋亡细胞比例从(73.24±10.58)%降至(40.7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8,P=0.025。形态学观察显示,多柔比星和双硫仑/铜单药组HL60/ADM细胞凋亡特征不明显,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且SP600125能减轻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细胞的凋亡程度。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处理HL60/ADM细胞后MAPK通路中磷酸化-JNK及其下游分子c-Jun和磷酸化c-Jun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并能被SP600125显著抑制;此外,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还能下调抗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双硫仑/铜可通过MAPK通路诱导凋亡逆转HL60/ADM对多柔比星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织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AALC)的表达量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析160例初治AML组织MDR1和BAALC基因的表达量及其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初治AML组织MDR1和BAALC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01。MDR1高表达的AML患者同低表达组相比完全缓解(CR)率低,复发率高,总生存率低,P值均<0.05;而BAALC高低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R1和BAALC均低表达组疗效及预后最好,均高表达组最差。MDR1和BAALC均低表达组和MDR1低表达且BAALC高表达组的CR率均显著高于均高表达组,P值分别为0.004和0.034;前2组复发率(21.6%和25.9%)也显著低于后者(56.0%),P值分别为0.006和0.029;而均低表达组总生存率(62.2%)也显著高于均高表达组(28.3%)和MDR1高表达且BAALC低表达组(38.2%),P值分别为0.002和0.048。结论:MDR1高表达对初治AML患者的预后意义高于BAALC基因,只要检测到MDR1基因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干燥综合征小鼠肝脏病变及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阐明干燥综合征肝脏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检测NOD、IL-12基因敲除(IL-12KO)NOD和C57BL/6(B6)小鼠的唾液流率、肝功能、肝脏病理、IL-12水平等。取不同浓度IL-12及JAK2、TYK2抑制剂作用于小鼠肝癌细胞。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的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与其他两组小鼠相比,NOD小鼠GOT和GPT显著升高(P<0.05),血清GSH-PX、SOD和CAT降低(P<0.05)。不同浓度IL-12处理后,小鼠肝癌细胞CAT、GSH、GSH-PX和SOD有下降趋势,MDA增加。JAK2/TYK2抑制剂能逆转IL-12对肝癌细胞SOD、GSH和MDA的调节(P<0.05)。结论:IL-12可能通过促进干燥综合征肝脏细胞的氧化应激,进而参与干燥综合征肝脏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