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p27^kip1和ki67蛋白在不同类型胃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胃息肉和胃癌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及胃癌组织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kip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70.00%、65.00%和30.43%,胃癌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Ki6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15.00%、45.00%和73.33%,胃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和ki67蛋白在胃息肉中的表达无关(rs=-0.093,P〉0.05)。结论检测胃息肉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胃息肉癌变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5~2016-05入住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4-05~2015-05入住ICU的患者87例纳入对照组,2015-06~2016-05入住ICU的患者117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棉球擦拭法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洗必泰口腔护理液冲洗。采用病例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比较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V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为28.70%,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1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必泰口腔护理液冲洗法的口腔护理效果优于棉球擦拭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护理记录样板在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记录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医疗、护理纠纷发生后举证的依据,产科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科特点,正确书写真实、动态和连续反映病情的产科护理记录单.为了能较快、有效地观察病情,减少产科并发症,制定"产科一般护理记录样板"(以下简称"样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在莆田市妇幼保健院建卡产检且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接受"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孕妇学校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健康教育后掌握孕产期保健知识、自然分娩率、产后住院纯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后掌握孕产期保健知识情况、自然分娩率、产后住院纯母乳喂养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孕妇及准爸爸有目的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健康教育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入住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的SLE患者422例,比较狼疮性肝损害和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结果:422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者84例(19.9%),其中由狼疮引起的肝损害者为51例(12.1%)。与无肝损害患者相比,病程≤3个月(62.8%/35.2%,P0.05)、初发(51%/37.3%,P0.05)、SLEDAI评分高(10.4±6.38/7.5±5.37,P0.05)和狼疮精神神经系统受累(21.6%/5.9%,P0.05)是SLE肝损害的高风险因素。37名SLE肝损害患者经积极治疗后,29例预后良好,病程长短和预后无相关性。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病程≤3个月、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ESR升高、抗UI-nRNP抗体阳性为狼疮性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初发的重症SLE患者出现肝损害风险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40岁,随机分为2组(D组:地佐辛+丙泊酚;F组:芬太尼+丙泊酚),每组100例。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1 min后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0 mg·L-1)。记录麻醉前(T1)、注药后2 min(T2)、插造影管过子宫注入空气堵塞宫颈口(T3)、造影液完全充满全子宫腔及双侧输卵管(T4)、苏醒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术中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镇痛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 1比较,T2时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降低(P<0.01);T2时SpO2D组明显高于F组(P<0.01);D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术中镇痛优良率和体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下腹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生素使用时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莆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28~33+6周行期待治疗3 d以上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144例临床资料,根据孕妇接受抗生素治疗时间的差异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胎膜早破至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在18 h内,对照组胎膜早破至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超过18 h,比较2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7 d内新生儿感染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延长孕周时间。结果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7 d内新生儿感染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延长孕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28~33+6周胎膜早破产妇期待治疗尽早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60岁,BMI 16~28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G组:单纯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GP组:全麻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术后CTPVB镇痛,诱导前患者清醒时行CTPVB,通过测定阻滞范围判断CTPVB效果。两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镇痛泵行自控镇痛。记录患者拔出气管导管30min(T1)、术后2h(T2)、6h(T3)、24h(T4)、48h(T5)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入室后(T0)、T4、T5时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记录三次测量的最大值;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相应时段的血气分析各一次,抽取桡动脉血标本前停止吸氧30min,记录PaCO2、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5时GP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T4、T5时两组FVC、FEV1、MMF明显降低(P0.05),GP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与T0时比较,T4、T5时两组PaO2明显降低(P0.05)、PA-aO2明显增大(P0.05);T4、T5时GP组的PaO2明显高于G组、PA-a O2明显小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TPVB镇痛效果完善,可明显改善开胸术后肺功能,促进肺部氧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并应用于临床气管切开患者,探讨其能否有效解决现有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中我院ICU中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名,采用传统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实验组患者50名,采用自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气管脱出和固定带更换次数和各项情况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不良情况中Ⅰ度皮损(χ2=10.84,P=0.00)、Ⅱ度皮损(χ2=12.83,P=0.00)、Ⅲ度皮损(χ2=7.44,P=0.00)、咳嗽(χ2=12.29,P=0.00)、气促(χ2=8.36,P=0.00)要远远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气管移位(χ2=11.12,P=0.00)、部分脱出(χ2=10.19,P=0.00)、完全脱出(χ2=6.57,P=0.00)均远远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更换1次(χ2=16.06,P=0.00)和超过1次(χ2=11.15,P=0.00)固定带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固定带使用时间(t=27.11,P=0.00)高于对照组,每次更换固定带所需要的时间(t=11.08,P=0.00)少于对照组。出现皮损的时间(t=18.74,P=0.00)晚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能有效减少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情况,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并应用于临床气管切开病人,探讨其优点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气管切开术当天采用套管内自备的棉质系带固定,第2天更换系带时开始使用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对照组气管切开术当天采用套管内自备的棉质系带固定,第2天更换系带时开始使用现有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通过病人皮肤损害程度、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更换频率、更换纱块时病人呛咳时间来评价两组病人使用气管套管固定带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损害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例、1例、0例,损害时间≤6d、7d~15d、16d~25d分别为0例、0例、1例。对照组损害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6例、3例、2例,损害时间≤6d、7d~15d、16d~25d分别为8例、5例、2例。两组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更换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呛咳时间及憋气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克服众多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的缺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消毒及更换纱块时对病人刺激性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