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相关蛋白C(SP-C)与合成脂质构成的重组PS活性的变化。方法 从新鲜猪肺的灌洗液中提取PS,从PS中分离出SP-C。将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棕榈酰油酰磷脂酰甘油按60:20:20的重量比混合,即为合成脂质(SL),将SP-C按1%、2%、3%(与脂质的重量比)加入SL中,制成三种重组PS:RS-1、RS-2和RS-3。将上述物质溶于生理盐水中即为实验液体。用气泡型表面张力计测定各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将PS缺如的未成熟胎兔随机分为4组:PS、SL、RS-3和对照组。分别向PS、SL和RS-3组气道内注入PS、SL、RS-3液;对照组未注入任何物质。然后进行人工通气,通气后5、10、15、20min测定各组潮气量。结果 PS的最小表面张力(γmin)为(0.9±0.3)mN/m,SL的γmin为(22.6±1.3)mN/m,明显高于PS(P<0.01);随SP-C浓度的增加γmin逐渐降低,RS-3的γmin降至(0.7±0.1)mN/m(与PS相比,P>0.05)。通气20min时,PS组、RS-3动物的潮气量分别达到(25±7)ml/kg、(25±4)ml/k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L组(P<0.01)。结论 不含SP-C的合成脂质表面活性低,加入SP-C后构成的重组PS表面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预先给予利多卡因和异丙酚对哮喘大鼠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其对哮喘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Ⅰ组)、哮喘组(Ⅱ组)、异丙酚组(Ⅲ组)和利多卡因组(Ⅳ组)。Ⅱ组、Ⅲ组、Ⅳ组大鼠用卵清蛋白辅以氢氧化铝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诱发哮喘。Ⅲ组、Ⅳ组在诱发前30 min分别从股静脉输注异丙酚50 mg·kg^-1·h^-1或利多卡因12 mg·kg^-1·h^-1。哮喘发作后10 min,采集动脉血行动脉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处死大鼠后,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T、NO浓度,计算NO/ET比值;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比(W/D)、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Ⅳ组CEC计数及W/D增加,Ⅱ组BALF中ET、NO浓度增高,NO/ET比值下降(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CEC计数及W/D降低, BALF中ET、NO浓度下降,NO/ET比值升高(P<0.05)。Ⅱ组肺组织呈支气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表现,Ⅲ组、Ⅳ组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利多卡因和异丙酚预先给药可通过降低肺组织ET、NO的水平、调节NO/ET的平衡,减轻了大鼠哮喘的发作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镇静及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8~30kg/m2,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C组患者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当BIS≤45时行气管插管。记录给药前(T0)、给药完毕即刻(T1)、给药后5min(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成功后即刻(T4)、插管成功后1min(T5)、3min(T6)、5min(T7)患者的MAP、HR、SpO2、BI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BIS降至45的时间;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BIS降至45的时间缩短(P<0.05);与T0时比较,T1~T7时D组患者MAP、BIS均降低,HR减慢,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T3~T7时C组MAP、BIS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T3、T6和T7时C组HR减慢(P<0.05);与T3时比较,T6时D组MAP降低,T4、T5时C组MAP均升高,HR增快(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6μg/kg预注可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小儿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救治(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内部的意外研究报告表明 ,所有呼吸意外中 2 %与支气管痉挛相关 ,其中 70 %致死[1] 。本文报告 4例围术期小儿并发支气管痉挛的情况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小儿患者 4例 ,年龄 8个月~ 4岁 ,3例小儿有新近气道感染病史。其中行腹部手术 2例 ,颈部手术 1例 ,取气管异物手术 1例。 3例小儿静脉氯胺酮和琥珀胆碱诱导气管插管后出现突发通气阻力明显增高 ,呼气喘息 ,呼气相延长 ,气道压力增加 ,皮肤粘膜紫绀 ,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另 1例气管异物小儿在支气管镜探察期间发作支气管痉…  相似文献   
5.
三种胶体对失血性休克组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3种不同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 2 1只Wistar大鼠均在麻醉下经股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4 0mmHg ,并根据输入的胶体不同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7只。A组 :6 %贺斯 (5 0mL·kg-1 ·h-1 ) ;B组 :5 %白蛋白 (5 0mL·kg-1 ·h-1 ) ;C组 :血定安 (5 0mL·kg-1 ·h-1 )。各组输液时间均为 6 0min。观察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值以及动脉乳酸盐的浓度变化。结果 A组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在实验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 ,维持在 4 0 0mmHg左右 ,而其它 2组逐渐下降 ,在分组后 6 0、1 2 0、1 5 0min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pH、PaCO2 、平均动脉压以及动脉乳酸盐浓度也呈现出A组改善明显好于其它 2组。结论 羟乙基淀粉可明显改善并维持失血性休克所致的低血压、肺通气及组织代谢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3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和D2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 0.6 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D2组术中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mg/kg.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舒适评分(BCS评分),并记录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的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D1、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术后4h,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定向力恢复后10 min~4 h,D1、D2组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且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 D2组明显高于D1组(P<0.05).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时间,D1、D2组均明显晚于C组,且D2组明显晚于D1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优于单独应用氟比洛芬酯.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内毒素移位及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肠缺血-再灌注组(ⅡR组)、丙泊酚组(P组)和假手术组(S组),每组10只.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动态肺顺应性(Cdyn),测量再灌注120 min时门静脉血内毒素(ET)、腔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肺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和磷脂(Lip)的含量.结果S组的检测指标在整个实验中未见明显变化.再灌注后P组和ⅡR组的MAP、Cdyn呈进行性下降(与S组比,P<0.05),再灌注120 min时两组的门静脉血ET,腔静脉血TNF-α、IL-8浓度升高显著(与S组比,P<0.05),尤以ⅡR组显著(与P组比,P<0.05).P组BALF中TP、Lip含量与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R组与S组比较TP含量升高,Lip含量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能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内毒素移位和细胞因子反应并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潜能、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和对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小儿硬膜外曲马多术后镇痛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拟通过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硬膜外单次给予曲马多,评价不同剂量的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量效关系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或异氟烷复合麻醉对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42~70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n= 15):异丙酚(Ⅳ)组和异氟烷(IH)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Ⅳ组静脉输注异丙酚5~12 mg·kg~(-1)·h~(-1),IH组吸入异氟烷,呼气末浓度维持1.3~1.5 MAC,两组分别在血压、心率高于基础值20%以上时,追加0.05~0.1 mg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_0)、麻醉诱导后10 min(T_1)、切皮后1h(T_2)、麻醉停药即刻(T_1)、术后1h(T_4)及24 h(T_5)采集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浆CD4~+ CD28~+、CD8~+ CD28~+表达率,用ELISA法测血清IFN-γ、IL-12、IL-4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浓度。结果与T_0比较,Ⅳ组T_4,时CD4~+ CD28~+、CD8~+ CD28~+升高,T_5时IL-12浓度升高,L_(4,5)时IFN-γ浓度升高,Ⅳ、IH组T(1-5)时皮质醇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IH组的变化较Ⅳ组更明显;与T_4比较,Ⅳ组T_5时IFN-γ浓度升高(P<0.05)。结论与异氟烷复合麻醉比较,异丙酚复合麻醉可增强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