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DLBCL患者,均采用CHOP类方案化疗,分析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总生存期。结果 120例DLBCL患者中HBsAg阳性41例(34.17%),HBsAg阴性79例(65.83%);HBsAg阳性组中位年龄为43岁,阴性组为55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9)。HBsAg阳性组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5.90%,阴性组为25.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中位生存期为68.50个月,3年生存率为55.20%,其中HBsAg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44.70%,中位生存期为29.80个月;HBsAg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61.00%,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291,=0.265)。HBsAg阳性DLBCL患者伴与不伴肝功能损害对总生存无显著影响。结论 DLBCL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发病年龄较轻,但在中位生存期、3年生存率和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方面与非乙型肝炎携带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龄≥65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年龄≥65岁的ⅢA~Ⅳ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化疗数为3个周期,共有5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41.5%(22/53),且疗效不受年龄影响(X^2=1.945,P=0.37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5个月;化疗相关血液毒性发生率高;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评分、远处器官转移数目、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具有较高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耐受性较差,合理选择患者是关键;ECOG评分差、多发远处器官转移患者难以从化疗中获益;而对于可耐受化疗患者,3—6周期化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从血脂代谢紊乱起始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进展中存在着一定的病机演变规律,即谷气过旺,消耗不足,是血脂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形成的始动病机环节;气化失司,膏脂凝结,是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及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病理基础;脂浊壅滞,聚结肝胞,是高脂血症及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主要病机;脾运失健,痰瘀互结,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的病理基础和病机关键;痰瘀郁热,积损肝络,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病理关键及其预后转折点。其中脾失运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进展的关键因素,而气化失司则贯穿与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凝血仪对 16 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3.6 5± 1.11) g/L]显著高于早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 [(2 .98± 0 .81)g/L];化疗好转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FIB水平 [(2 .5 9± 0 .6 5 ) g/L]较治疗前下降 ;而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 [(3.97± 1.10 ) g/L]再次升高。结论 :FIB在诊断监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一线治疗后常出现敏感复发或化疗抗拒,二线挽救治疗是其主要选择。本研究探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常规挽救化疗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12月~2009年9月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结果截止2010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1.2~59.8个月),8例仍生存。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MST)11.2个月(0.8~59.8个月)。全组40例患者均接受二线挽救化疗,有效率60.0%(24/40)。1、2、3年生存率(OS)分别为42.7%、23.8%和15.9%。将国际预后指数(IPI)0~1分和2分合并为低中危组,3分和4分合并为中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低中危组中位OS为12.2个月,中高危组中位OS为4.1个月,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用常规挽救化疗预后差,生存期短。IPI评分是复发难治性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哮喘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50例)、临床缓解期组(50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50例),另选择5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缓解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缓解期组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哮喘的严重程度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常规放化疗治疗进展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不良反应大,疗效有限。近期临床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HNSCC显示高效低毒的优越性,单药对铂类耐药病例仍有一定疗效。西妥昔单抗在HNSCC的综合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疏肝健脾、和胃安神法组方的康泰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结肠黏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CRH-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育龄7天的新生SD大鼠100只随机分出10只为正常组,余90只利用幼鼠母子分离加直肠刺激法复制D-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康泰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各10只。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康泰胶囊1.52、3.04、6.08g/kg、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周,治疗后再次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并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CRH及CRH-R1mRNA的表达。结果:康泰胶囊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AWR阈值,降低结肠黏膜CRH-R1mRNA的表达。结论:康泰胶囊对D-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大鼠结肠黏膜CRH-R1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284例B细胞型NHL患者的乙肝5项标志物阳性率,并与同期住院的大肠癌患者作比较。结果B细胞型NHL以18—39岁和Ⅲ一Ⅳ期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2.6%(26/61)和37.0%(50/135),分别与其他年龄段及I一Ⅱ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7.573和6.874,P值分别为0.023和0.009);B细胞型NHL患者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阳性率较大肠癌患者高[29.6%(84/284)比14.5%(155/1070),6.7%(19/284)比0.8%(9/1070),Wald值分别为25.174和20.496,P值均为0.001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Ab)阳性率较大肠癌患者低『45.4%(129/284)比58.0%(621/1070),waid=11.062,P=0.0011;HBsAg、HBe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Ab)同时阳性和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Ab)及抗HBcAb同时阳性的发生率较大肠癌患者高『6.0%(17/284)比0.8%(9/1070),16-2%(46/284)比11.5%(123/1070),x0值分别为31.619和4.542,P值分别为0.000和0.033];抗HBcAb阳性且抗HBsAb阴性的发生率也较大肠癌患者高[37.0%(105/284)比24.5%(262/1070),Wald=17.708,P〈0.001];抗HBcAb和抗HBsAb同时阳性的发生率较大肠癌患者低『20.8%(59/284)比27.8%(297/1070),Wald=5.646,P=0.017]。结论HBV感染和B细胞型NHL存在一定相关性,HBV感染可能在B细胞型NHL的病原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天河区婚检者G6PD缺乏的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是一类累及全世界约二亿人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1] ,也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为了了解我区婚检者红细胞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的发生情况 ,对 1999年 1月至 12月来我院婚检的 85 79例婚检者进行G6PD筛查 ,共检出 2 13例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检查对象 :1999年 1月 - 12月来我院进行婚前检查的人员 ,共 85 79例 ,其中男性 4370例 ,女 42 72例。2 方法 :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取血滴于滤纸上 ,干后取直径约为 1cm的血迹剪碎 ,置含反应试剂的小试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