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使用自体腓肠神经组织移植修复后的病理变化.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自体腓肠神经移植组和非移植组各18例.两组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4周后移植组利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段,非移植组仅暴露切口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4、6、8周在光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腓肠神经再生状况.结果 非移植组脊髓损伤段退化、变性,可见囊性空腔及瘢痕.移植组术后4周损伤区脊髓与移植物呈非紧密结合;术后6周融合良好;术后8周见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段与远端脊髓有机融合.与非移植组各组相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移植物不仅良好存活,而且促进受损脊髓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隐性失血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4—2015-04采用PFNA治疗73例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计算其隐性失血量,比较并分析年龄差别(≥80岁、80岁)、性别、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下隐性失血量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PFNA术后失血总量平均为877 ml,隐性失血量为(753±88)ml,显性失血量为(122±14)ml。隐性失血是围手术期失血主要因素。年龄分层、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的PFN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P=0.014;t=2.330,P=0.011),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8,P=0.230)。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其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是术后贫血的主要因素。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者更易出现大量隐性失血,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多态性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PCR-RFLP)对78例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DD)(腰椎DDD组)及79例非腰椎DD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VDR基因TaqⅠ多态性检测,分析2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研究其中小于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腰椎DDD组基因型分布:TT 96.2%(75/78),Tt 3.8%(3/78);对照组TT 81.0%(64/79),Tt 19.0%(15/79)。其中TT基因型分布在2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DDD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分别为98.1%(153/156)和90.5%(143/158),t分别为1.9%(3/156)和9.5%(1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TaqⅠ多态性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期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期限,观察自体神经移植对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切除大鼠左侧部分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缺损模型.神经损伤后1、3、6个月用对侧自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作为A1、B1、C1组,不予修复作为对照A2、B2、C2组.术后每周观察步态、足趾皮肤及腿部肌肉的变化.第2次术后3个月,进行电生理检查、荧光金(fluoro gold,FG)逆行示踪、腓肠肌Masson染色、再生神经亮绿.变色酸2R-磷钨酸法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神经损伤后各组大鼠均有足部溃疡、跛行等失神经表现,修复术后2个月,A1、B1组溃疡愈合,跛行改善,其余各组仍有溃疡、跛行.修复术后3个月,A1、B1、C1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21.84±6.74)、(20.02 ±4.17)、(16.09±8.21)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AMP)波幅分别为(12.68±4.38)、(9.20±3.43)、(1.22±0.39)mV,A1、B1组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组未记录到CAMP.FG逆行示踪观察,A1组阳性细胞最多,胞体较大,B1组居中,C1组阳性细胞最少,胞体最小.腓肠肌Masson染色示A1、B1组腓肠肌纤维形态接近正常,G1、A2、B2、C2组肌纤维明显萎缩.A1、B1、C1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40.73±118.46)、(299.88±119.75)和(54.33±53.43)μm2,A2、B2、C2组为(78.60±51.38)、(65.62±25.36)和(40.93±28.22)μm2.A1、B1组与C1、A2、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形态观察,A1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直径粗,髓鞘厚;B1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形态与A1组相似;C1组中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少,纤维细,髓鞘薄:A2、B2、C2组则仪见SC及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能不同程度修复缺损1个月和3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但对缺损6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修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布特点。方法抽取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79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PCR-RFLP)测定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有两种基因型,TT、Tt两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1.01%、18.99%。T等位基因频率占90.51%,t等位基因频率占9.49%。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87,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分布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为种族差异及环境因素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