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管超声检查在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检测中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一致性.方法 对80例脑梗死或者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高度怀疑有血管狭窄的患者颈部105条动脉颅外段同时进行血管超声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管超声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的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分别对超声强回声组和非强回声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超声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为轻、中度、重度及闭塞的颈部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分别79.4%、47.2%、57.1%、92.9%,特异性分别为71.8%、85.5%、94.0%、98.9%,准确性分别为73%、72.4%、86.7%、98.1%.强回声组血管超声的一致性较非强回声组的好,症状性动脉狭窄组血管超声的一致性较无症状性动脉狭窄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超声技术对颈部动脉病变,特别是在严重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检测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临床上动脉狭窄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降纤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超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超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巴曲酶降纤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50例,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主要终点事件为第3,6个月时的病死率、明显依赖生存状态及死亡/残疾,次要评价指标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随访期末病死率两组无差异(4.0%对2.0%,P=1.00),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2.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19—21.36。随访期末明显依赖生存率两组无差别,3个月为22.9%对34.7%(P=0.201,RR=0.66,95%CI为O.35~1.26);6个月20.8%对32.7%(P:0.189,RR=0.64,95%CI为O.32~1.26)。随访期末死亡/残疾率两组亦无差别,3个月为34.0%对46.O%(P=0.221,RR=0.74,95%CI为0.45—1.21);6个月为28.0%对40.0%(P=0.205,RR=0.70,95%CI为0.40~1.23)。随访期末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外出血率降纤组较对照组高(22.0%对6.0%,P=0.021,RR=3.67,95%CI为1.09~12.36。结论本研究显示巴曲酶能安全有效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但未能使超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获益。降纤治疗脑梗死是否有效目前还不能得出最后结论,尚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4.
李明华  罗炽权  林本 《当代医学》2011,17(29):153-154
目的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其中包括抗感染、扩血管、解痉平喘、氧气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5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6例,占64%,进步8例,占32%;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显著进步7例,占28%;进步12例,占48%;无效6例,占24%,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O。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西医治疗或者中医治疗效果均不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肺心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超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超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降纤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75例,均经头CT排除脑出血。主要终点事件为第3、6个月时的病死率、明显依赖生存状态及死亡/残疾,次要评价指标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随访期末病死率两组无差异(4.0%对2.7%,P=1.00),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5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为0.26~8.72。3个月时明显依赖生存率和死亡/残疾率两组无差别,23.6%对38.4%(P=0.055,RR=0.49,95%CI为0.24~1.02);33.3%对46.7%(P=0.096,RR=0.57,95%CI为0.29~1.11)。6个月时明显依赖生存率和死亡/残疾率降纤组好于对照组,16.7%对32.9%(P=0.024,RR=0.41,95%CI为0.19~0.89);24.0%对40.0%(P=0.022,RR=0.44,95%CI为0.22~0.89)。随访期末2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外出血率降纤组较对照组高(16.0%对5.3%,P=0.034,RR=3.00,95%CI为1.01~8.88)。结论降纤治疗超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脑苷肌肽治疗60例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临床及头颅CT扫描确认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应用胞磷胆碱、复方丹参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脑苷肌肽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119例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分别对其第1天和第7天的血清CRP进行测定,并对三组病人的血清CRP分别比较。再根据7 d内病情的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病人CRP的变化。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天及第7天不同临床分型的三组病人的CRP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组,中型组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呈正相关性。非进展组与进展组入院第1天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进展组CRP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清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轻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降纤药巴曲酶治疗脑梗死患者时其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方法: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被随机入组到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观察用药前及巴曲酶治疗后第3、5、7天血浆FIB定量、不良反应和第2、7、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IB无区别;治疗后第3、5、7天,巴曲酶组较对照组FIB下降明显(1.89±1.23vs3.72±1.05,1.49±0.92vs3.69±1.03,2.66±1.25vs3.90±1.26,P<0.0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巴曲酶组颅外出血率较对照组高(22.0%vs6.0%,P=0.02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2.0%,P=1.00)。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降能低脑梗死患者血浆FIB,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