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佩  任兴昌  俞进  林宜  吴锡铭 《药学学报》2004,39(10):782-786
目的研究n,n′-二乙酰-L-胱氨酸(DiNAC)对免疫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DiNAC对Balb/C小鼠由半乳糖胺联用脂多糖引起免疫性肝衰竭的作用。半乳糖胺/脂多糖攻击6 h后,小鼠血清ALT,AST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别用全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测定,并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统计半乳糖胺/脂多糖攻击24 h后的小鼠存活率。结果给肝衰竭小鼠ip DiNAC(50,200,800 mg·kg-1),能明显阻止小鼠血清ALT和AST活力增高,使肝组织损害减轻及提高小鼠存活率,并呈剂量依赖关系;DiNAC能增强免疫性肝衰竭小鼠外周血CD4+,CD8+,Th1和Th2 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结论DiNAC对免疫性肝衰竭动物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一作用与其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内皮细胞SVAREC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的底物转运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1.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将SVAREC细胞传入24孔板,等细胞贴壁后将细胞分成4组,分别换以下条件刺激,A组:低葡萄糖(5.5mmoL/L);B组:高葡萄糖(25mmol/L);c组:低葡萄糖(5.5mmol/L)+Verapamil(10~(-4)Mol);D组:高葡萄糖(25mmol/L)+Verapamil(10~(-4)/Mol);每组都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0;12.5;25;50ug/ml)刺激72小时,以MTT法测定细胞的耐受性。2.按上述方法将细胞传入培养皿中,待细胞贴壁后,分别换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25mmol/L和50mmol/L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提取细胞膜蛋白,Westem-blot检测P-糖蛋白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处理的细胞对秋水仙碱(P-糖蛋白的转运底物)细胞毒的耐受性明显低于低糖处理的细胞,在秋水仙碱浓度为25ug/ml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Verapamil(P-糖蛋白转运的特异抑制剂)共处理的低糖组细胞对秋水仙碱的耐受性显著降低(秋水仙碱浓度为25ug/L时,P<0.01),而Verapamil处理后的高糖和低糖组细胞对秋水仙碱的耐受性无显著性差异。Westem-blot结果显示5.5mmol/L葡萄糖刺激的细胞P-糖蛋白蛋白表达明显高于25mmoL/L和50mmoL/L葡萄糖刺激的细胞,而25mmol/L和50mmol/L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糖能够降低内皮细胞P-糖蛋白对其底物的转运和表达,增加其底物秋水仙碱在细胞中的积累,使细胞的耐受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淋巴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及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作用,为提高糖皮质激素耐药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贴壁培养去除单核细胞。予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2μg/ml)诱导细胞耐药,用非细胞毒浓度(80μg/ml)的葛根素干预,MTT试验检测激素耐药倍数和葛根素逆转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P-gp和200μg/ml甲基泼尼松龙刺激24h后AnnexinⅤ。结果: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刺激72h可诱导淋巴细胞P-gp显著升高,甲基泼尼松龙耐药倍数为2.45±0.42。葛根素干预可显著降低耐药细胞P-gp,使甲基泼尼松龙对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显著降低,对激素耐药的逆转倍数为1.55±0.30;葛根素干预可使甲基泼尼松龙诱导细胞的AnnexinⅤ显著增高。葛根素独立干预无显著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论:葛根素干预可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耐药性,显著增强激素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葛根素显著下调P-gp表达的作用可能是其降低激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间质淋巴细胞数量及分布特点,探讨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LN患者7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CD3、CD20、CD4及CD8浸润数量、分布特点,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血液中相应淋巴细胞分布.结果:LN患者肾间质淋巴细胞以CD+8T细胞浸润为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分布类似.肾间质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血肌酐及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LN患者总T细胞及CD+8T细胞浸润数量显著高于Ⅲ型LN患者(P〈0.05),且各类淋巴细胞浸润数量与AI及CI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肾间质淋巴细胞亚群以T细胞及CD+8T细胞为主,且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呈一定相关性.CD+8T细胞在重症LN患者中发挥了强大的细胞毒性作用,加重了LN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Montelukast,MON)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制成阿霉素肾病模型的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和低剂量MON干预组、强的松干预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肾脏病理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法检测肾间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质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排泄量和尿NAG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肾组织病理形态可见肾小球病变轻微,但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和肾间质α-SMA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大鼠肾间质α-SMA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和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实验第6周时低剂量和高剂量MON组Scr、Ccr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ON高剂量组Scr和Ccr水平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MON可改善阿霉素诱导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肾间质α-SMA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 h尿蛋白排泄;时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一岛、ColIV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辩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癥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h尿蛋白排泄;对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β1、ColⅣ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辨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1、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瘕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9.
防己黄芪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足细胞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对蛋白尿及其发生原因——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阿霉素肾病大鼠造成肾病综合征模型。以防己黄芪汤、2倍剂量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去甘草汤灌胃。于14d、28d、42d测24h尿蛋白定量;实验42d取血、取肾,检测血生化,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ting、RT-PCR检测肾组织nephrin、podoein蛋白及基因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蛋白尿明显增加,伴血Alb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防己黄芪汤组大鼠尿蛋白定量在实验14d、28d、42d明显减少。2倍剂量防己黄芪汤组、防己黄芪去甘草汤组大鼠尿蛋白定量在42d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nephrin蛋白表达上调,药物干预后表达明显下降;模型组podoein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药物干预后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防己黄芪汤明显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这可能与其对足细胞关键结构nephrin、podoein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ELISA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podocin,podocalyxin排泌并观察其与不同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共收集我院自2010年5月~8月以来行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疾病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以ELISA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分子podocin,podocalyxin。结果:共40个患者,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27±16.33)岁,增殖性肾小球疾病患者19例:IgA肾病10例,新月体性肾炎2例,IgM肾病2例,Ⅳ(A/G)型狼疮性肾炎5例;非增殖性肾小球疾病患者19例:微小病变型(MCD)5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8例,膜性肾病(MN)6例,另原发性肾淀粉样变性2例,对照健康自愿者10例。尿podocin分子排泌在正常对照组最低,在增殖性肾小球疾病和非增殖性肾小球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性肾小球疾病尿podocin排泌高于肾淀粉样变性患者(P〈0.05)。新月体肾炎的尿podocin排泌显著高于其他肾小球疾病(P〈0.05),后依次FSGS,IgA肾病,狼疮性肾炎,MN,IgM肾病,MCD;尿沉渣podocalyxin排泌在正常对照组最低,而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月体肾炎尿podocalyxin排泄量最高,其后依次为FSGS,IgA肾病,MN,狼疮性肾炎,MCD,IgM肾病,以肾淀粉样变性最低。尿podocalyxin与podocin呈正相关,尿podocin与血C3呈负相关。结论:ELISA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分子检测可对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病理类型提供参考,以正常人尿podocin,podocalyxin排泌最少,增殖性肾小球疾病和非增殖性肾小球疾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月体性肾炎尿沉渣podocin及Podocalyxin高于其他疾病患者,FSGS患者的尿沉渣podocin及Podocalyxin排泌量也较多,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尿沉渣podocin及Podocalyxin最低,血清C3与尿podocin的排泌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