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报告1例生长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表皮样囊肿位于大脑前纵裂池,通过术前评估,经前纵裂入路,囊内容物完全切除,囊壁次全切除,无新发症状。对位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存在术前诊断困难的问题,手术方案需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入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见部位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常规显微手术、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以及术中核磁辅助手术对岛叶胶质瘤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89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显微手术(常规组)、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导航组)、术中核磁辅助手术(核磁组)切除程度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导航组与核磁组全切率分别为47.4%、66.7%、80.8%,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42.1%、38.9%、38.4%,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21.0%、11.1%、7.6%.结论 岛叶肢质瘤手术治疗以术中核磁辅助手术较常规显微手术及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我科439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相关差异因素。结果 439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5例,颅内感染率为14.81%。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与开放性颅脑损伤、GCS评分、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病人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策略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造成脊髓拴系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达到完全松解脊髓拴系的目的,从而探索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个体化诊治策略.结果 复杂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中造成脊髓拴系的主要原因包括终丝病理性增粗及...  相似文献   
5.
<正>脑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脑肿瘤半数以上,其中以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较高,且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辅以放疗和化疗,即使如此肿瘤仍会很快复发。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一般平均存活仅10~12个月,大多数在确诊后1年半左右死亡[1]。延缓复发对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术中磁共振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6例涉及脑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分为术中磁共振功能神经导航组(A组,简称核磁组)103例和功能神经导航组(B组,简称导航组)83例,选取手术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核磁组病例手术全切率达90.3%,导航组为55.4%;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核磁组为5.8%,导航组为15.7%;术后随访3~40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核磁组为90.2%,导航组为83.3%。结论术中磁共振技术和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均为提高胶质瘤全切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理想的可用于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进而可抑制胶质瘤的替莫唑胺-PLGA纳米缓释微球。方法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莫唑胺-PLGA纳米缓释微球。选择测试了四种不同分子量的缓释微球的表面形态特征,并测量微球直径。检测载药量和包封率,分析制作参数、形态特征以及绘制释放曲线。结果替莫唑胺-PLGA缓释微球是一种结构稳定、大小均匀的缓释微球。分子量越大,微球直径越大。高分辨光镜及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光滑,无裂隙,微球无明显聚集,微球大小均匀。不同分子量的TMZ-PLGA缓释微球最大载药量为10.2%,包封率都在90%以上。二氯甲烷残留量为5.70‰,达到了颅内安全应用的要求。从释放曲线可以看出,缓释系统中替莫唑胺可以持续释放2周以上,符合间质内化疗所要求的周期。结论 PLGA非常适合作为制备缓释微球的缓释载体。所制备的替莫唑胺-PLGA缓释微球符合生物力学规律,替莫唑胺虽有突释效应,但药物缓释时间可控。不同分子量及不同载药量的缓释微球均能长时间持续释放替莫唑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两种技术手段对运动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的11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115例患者中,男∶女=68∶47,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选择手术方法和切除策略。其中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术中磁共振下切除肿瘤78例(磁共振组),单纯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切除肿瘤37例(导航组),术后根据病理学诊断,给予患者标准化治疗;结果收治的1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磁共振扫描及术后72h内复查MRI证实核磁组病例手术全切率达91.0%,导航组为59.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磁共振组为3.8%,导航组为10.8%;术后随访5~52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磁共振组为93.9%,导航组为80.6%;结论运动区胶质瘤在手术全切率方面与其他部位胶质瘤接近,但由于胶质瘤靠近运动区,术前临床表现及术后功能缺失均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与单纯功能神经导航技术相比,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术中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使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全切率及术后功能保留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术中核磁共振成像(iMRI)功能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LGG)的初步经验。方法对178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辅助手术手段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功能障碍以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术中核磁组全切率为73.9%,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2%,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3%;单纯导航辅助组全切率为63.6%,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6%,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5%,84%。结论 iMRI辅助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结果优于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而未增加术后功能障碍风险,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urrarino综合征(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采用骶部后正中入路。根据CS相关的神经外科疾病, 分别采用畸胎瘤切除术(11例)、骶前脊膜膨出手术(12例)和脂肪瘤切除手术(3例)治疗。17例合并脊髓拴系者均行脊髓拴系松解术。采用门诊或互联网随访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 10例畸胎瘤、5例骶前脊膜膨出囊达到全切除, 3例脂肪瘤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骶部切口感染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2年, 5例术前存在顽固性便秘的患儿症状缓解, 其余14例患儿的症状无改变。末次MRI随访结果显示, 10例畸胎瘤囊性包块全切除后无复发, 1例有少量残留;5例骶前脊膜膨出囊全切除后无复发, 7例缩小>75%;3例患儿的脂肪瘤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合并脊髓拴系患儿的脊髓拴系均完全松解。结论对于CS患儿, 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处理CS伴随的神经外科疾患的效果满意,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 能够部分改善患儿的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