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报道采用蒿甲醚注射液5天疗程成人总量480mg 治疗恶性疟121例的结果。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21.3±11.7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75.9±15.3小时,其中100例追踪观察至28天,有5例(5%)复燃。与此同时,对30例病人进行体外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率占56.7%,由此说明蒿甲醚注射液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疗效良好。发现个别病人出现药物热,部分病人出现一过性网织红细胞下降至略低于正常低限值的毒副反应。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蒿甲醚注射液总量480mg 5天给药方案可推荐作为今后临床扩大试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用蒿甲醚给30名恶性疟病人肌内注射与30名恶性疟病人口服磷酸哌喹作对照比较。蒿甲醚“五天疗法”总量480mg,磷酸哌喹“两天疗法”总量1500mg。蒿甲醚平均退热时间为21±10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76±14h,显著快于哌喹对照组。24例随访28d的复燃率为4%,和哌喹相近。蒿甲醚副反应轻,可推荐予临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壳聚糖与黏蛋白的相互作用,评价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6-07/12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壳聚糖溶液与黏蛋白溶液混合,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混合前后紫外吸收值的变化,表征壳聚糖的黏附性能。①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1.0,3.0,5.0),考察环境pH对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②改变反应温度(4,25,37℃),考察环境温度对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③选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48000,124000,230000)的壳聚糖,考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其黏附性能的影响。④选择不同脱乙酰度(56%,67%,97%)的壳聚糖,考察壳聚糖脱乙酰度对其黏附性能的影响。⑤使用不同种类(I-S型及Ⅲ型)黏蛋白,考察黏蛋白中唾液酸含量对壳聚糖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①环境介质pH由1.2升至5.0时,壳聚糖黏附性能随之显著升高。②壳聚糖黏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③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于壳聚糖黏附无显著影响。④壳聚糖脱乙酰度增加,其黏附性能显著增强。⑤I-S型黏蛋白与壳聚糖的作用较之Ⅲ型黏蛋白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壳聚糖的黏附受环境pH、温度、壳聚糖及黏蛋白两种分子电荷密度的显著影响;在酸性环境下增大环境pH值、升高环境温度、增加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增加黏蛋白中唾液酸的含量,均有利于壳聚糖的黏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青蒿素栓3天疗程成人总量2800mg 治疗恶性疟65例,并随机设磷酸喹哌对照组进行比较。其原虫转阴时间(71.8±16.0h)显著快于磷酸喹哌组(100.3±20.3h),但28天原虫复燃率(48.2%)非常显著高于磷酸喹哌组(17.0%)。青蒿素栓使用简便,适用于农村边远疟区和不能口服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6岁,于2001年3月因皮肤瘀点、瘀斑就诊。查体:发育正常,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骨压痛,肝、脾肋缘下未扪及。血常规:WBC 17.4×10~9/L,RBC 2.5×10~(12)/L,Hb 58g/L,BPC 21×10~9/L,白细胞分类:早幼粒细胞占0.35。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占0.030,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850。POX 阳性率100%,AS-DCE阳性率99%,积分327分,NAE 阳性率85%,NAE+NaF 阳性86%,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免疫分型:CD13(+)86.8%,CD33(+)95.2%;CD2、CD3、CD5、CD7、CD10、CD19、CD20、CD22、CD14、CD42b、CD61、CD34均为阴性。染色体核型:46,XX,t(15;17)(q22;q12)[2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PML-RARα融合基因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