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滋补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能够提高滋补类中药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201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原因:主要包括124例不合理用药,57例患者自身因素,4例机体因素,16例其他因素。结论 导致滋补类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为有效降低滋补类中药不良反应率,要求患者用药时,要将中医药理论作为正确指导,最大程度降低或者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前(2020年1~12月)中药处方2150张,实施后(2021年1~12月)中药处方2213张。比较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前,用药禁忌占0.93%、大处方用药占1.30%、用法用量异常占0.79%、重复用药占0.84%、诊断与用药不符占1.67%、配伍禁忌占0.93%、处方脚注问题占0.47%,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93%;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后,用药禁忌占0.23%、大处方用药占0.23%、用法用量异常占0.09%、重复用药占0.18%、诊断与用药不符占0.81%、配伍禁忌占0.14%、处方脚注问题占0.14%,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81%。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后医患纠纷发生率为0.09%(2/2213),低于实施前的0.47%(1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可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肾性血尿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观察的30例肾性血尿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给予中医治疗的方法[1].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肾性血尿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使其尽快恢复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的程序以及溶媒中采用中药制剂浸提法浸出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在浓缩以及干燥程序中制得的颗粒性药剂或散剂被称为中药配方颗粒。本文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以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的用药情况,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从中抽取500张中西药联用的处方。并对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不合理联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果对不合理联用的中西药处方进行分析后,从中发现中西药不合理联用药处方100张,占中西药联用处方20%。其中由于诱发药源性疾病的用药处方占3%,由于重复用药的处方占3%,由于药理作用相拮抗的处方占5%,由于中西药联用的理化配伍禁忌占9%。结论中西药联用处方存在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应加强中西药联用用药的管理规范,制定相关的用药规范制度。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新剂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由于临床的不合理应用,药品不良反应逐年增加。合理用药就是以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这就需要医生、护士、药师之间相互配合,进一步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液的澄清一般使用水提醇沉法。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分.又能除去不溶于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因该工艺需耗用大量酒精,操作麻烦,成本较高.也造成乙醇不溶性成分的丢失。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医药界在不断寻找新材料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