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3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可,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以及其早期康复治疗[1]越来越为神经内科临床所重视。为此我们对发病2周以内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相应的研究。1资料1.1研究对象:研究组为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序贯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获得完整资料的103例,男65例,女38例;年龄23~85岁,平均(60.95±12.32)岁。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入院前2周内未服用过抗抑郁药物,②能够配合量表检查,③首发卒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证实,④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其中脑出血31例…  相似文献   
2.
姚琼  郑炎焱  吴曙智  林一均  吴森翔  戴显宁  张旭 《浙江医学》2019,(14):1505-1507,152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患者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00例,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降脂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血脂指标。计算治疗前后LDL-C下降率,以LDL-C在治疗前后下降率40%为界,分为他汀治疗高疗效组56例和他汀治疗低疗效组4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poE基因。结果100例高脂血症患者共检出E2/3、E2/4、E3/3、E3/44种基因型和着2、着3、着43种等位基因,E2/2、E4/42种基因型未检出。E2型基因组、E4型基因组与E3型基因组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E4型基因组TC、LDL-C水平最高。他汀治疗低疗效组E3/3基因型检出率、着3等位基因检出率均低于他汀治疗高疗效组,E3/4基因型检出率、着4等位基因检出率均高于他汀治疗高疗效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患者降脂疗效相关性较大,着4等位基因影响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YPLAL1-AS1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这3组和LYPLAL1-AS1-OEU87细胞、OECU87细胞、LYPLAL1-AS1-OEU251细胞和OECU251细胞这4组行培养、消化和传代,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LYPLAL1-AS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观测LYPLAL1-AS1-OEU87组、OECU87组、LYPLAL1-AS1-OEU251组和OECU251组这4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对4组裸鼠原位接种4组细胞(LYPLAL1-AS1-OEU87组、OECU87组、LYPLAL1-AS1-OEU251组和OECU251组),分别于第14天和第28天观测裸鼠颅内肿瘤生长情况、检测相对荧光强度。结果U87组和U251组LYPLAL1-AS1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YPLAL1-AS1-OEU87组和LY-PLAL1-AS1-OEU251组侵袭、迁移的细胞数量均少于OECU87组和OECU25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28天LYPLAL1-AS1-OEU87组、LYPLAL1-AS1-OEU251组裸鼠颅内肿瘤细胞相对荧光强度均低于OECU87组、OECU25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LYPLAL1-AS1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呈低表达,可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并抑制裸鼠颅内肿瘤的生长,可能是神经胶质瘤防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入住我院的中风患者,经头颅MRI检查(常规MRI+DWI)证实为皮层下梗死的患者,根据内侧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模版分类为融合型内侧分水岭梗死(CIWI)和部分型内侧分水岭梗死(PIWI),并对脑血管痛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符合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CIWI 5例,PIWI13例.7例有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其中PIWI 5例,CIWI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I吸烟4例,CIWI吸烟3例.结论: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心脏病发病率高.C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大块融合的病灶,而P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小块不连续病灶,多发PIWI可表现呈串珠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初次诊断为PD的患者60例(PD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对象Hp阳性率。将PD组分为阳性者和Hp阴性者,采用世界运动障碍学会统一PD综合评定表(MDS-UPDRS)评分,比较Hp阳性者和Hp阴性者上述评分。Hp阳性者根除Hp后,比较治疗前后MDS-UPDRS第Ⅲ部分运动功能检查评分。结果PD组Hp感染率48.33%,高于对照组25.00%(P<0.05)。PD组中Hp阳性者MDS-UPDRS总分和第Ⅲ部分运动功能检查评分均高于阴性组(均P<0.01)。PD组中Hp阳性者根除Hp后第Ⅲ部分运动功能检查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PD患者Hp感染率高,将Hp阳性患者作为重点筛查群体可协助PD诊断,根治Hp后可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国内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提前,为了解温州地区脑卒中发病年龄变化趋势和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温州地区8所医院(市级2所,县级4所,镇级2所)收集1990-01/2001-12脑卒中患者10563例,调查每例性别、发病年龄、脑卒中类型,对其中发病年龄≤50岁的1342例中的556例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关注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是否伴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有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结果:共收治脑卒中10563例,其中发病年龄≤50岁的有1342例,占脑卒中住院患者总数的12.7%,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1998/2001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1.9岁,比1990/1993的64.3岁提前了2.4岁,≤50岁脑卒中患者比率呈上升趋势,为14.65%,比1990/1993的8.39%增加了6.26个百分点;反馈调查556例发病年龄≤50岁的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44.03±6.89)岁,男女比例为1.27∶1,男性占55.9%,40~50岁者占≤50岁的脑卒中患者总数的83.1%,职业为农民的占59.9%(339/556),伴有高血压者50.5%(281/556)、高血脂者8.8%(49/556)、心脏病者5.6%(31/556)、糖尿病者2.2%(12/556)、血液病0.7%(4/556),嗜酒患者占31.4%(175/556),吸烟患者占30%(167/556)。结论:温州地区脑卒中发病年龄呈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3名脑卒中患者,利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结果脑卒中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人际关系低于正常人(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分高于中国常模,内外向和精神质维度分低于中国常模(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正相关,内外向维度与敌对、偏执两因子呈正相关,精神质维度与偏执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较差;情绪不稳定、内倾的人格特点可能为其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H_2O_2损伤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良姜素(低、中、高浓度)组,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良姜素预处理可以减少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高良姜素能明显抑制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高良姜素可以增加PI3K/Akt和Bcl-2家族蛋白比例。结论:高良姜素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梗塞,由于梗死区血液再灌注而在梗死区域发生的继发性出血[1].本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0月间共收治资料较完整出血性脑梗死36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drome, TOBS)1980年由Caplan首先报道[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本文报道了23例TOBS并就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