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HGV感染情况,探讨HGV感染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巢氏PCR对1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GV-RNA检测,以251名正常人为对照.结果:共检出血清HGV-RNA阳性者34例,阳性率3.08%.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阳性率(3.17%)与正常人群(2.7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GV-RNA阳性率(4.78%)显著高于急性乙肝患者(0.96%)(P<0.05).结论:HGV感染可表现为病毒携带状态、亚临床型和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并不比正常人群更易感染HGV,HGV与HBV重叠感染可能与病情发展和慢性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基因的变异,探讨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HBVDNA进行分析。结果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突变普遍存在。(1)在39例HBeAg( )标本组中1896突变为5例(12.8%),1762/1764突变为15例(38.5%);在75例HBeAg(-)组中1896突变为26例(34.7%),1762/1764突变为55例(73.3%)。(2)在114例标本中,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组中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的总突变率分别为55.9%、71.4%、75.7%、88.9%。结论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突变与HBeAg(-)显著相关,两者总突变率在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尤其前C1896、BCP区1762/1764同时突变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20例正常献血员,32例慢性乙型肝炎,28例肝硬化,35例肝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P16蛋白的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检查。结果P16蛋白在正常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6.57±6.07)%、(43.09±8.08)%、(30.54±10.61)%、(16.29±6.86)%,正常献血员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三者(P<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肝癌(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发生可能与P16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癌预警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血清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的外膜蛋白主要包括主蛋白、中蛋白和大蛋白。大蛋白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对HBV复制过程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过量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肝细胞内质网积聚是导致内质网应激的关键因素,并与肝细胞毒性甚至肝癌相关。有研究表明,HBV—LP具有双重跨膜拓扑结构,这是HBV—LP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依赖性结构,针对HBV—LP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Mishazawa等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从一位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命名为TTV。调查表明,TTV呈全球流行趋势。本文利用聚合酶反应检测TTV DNA病毒在健康人群和肝病患者中的流行情况。探讨其致病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敏  王永忠  杭双荣  申红玉  濮翔科 《新医学》2009,40(8):514-515,56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lentil lect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L3,AFP—L3)对肝癌的预测作用。方法:抽取18例经影像学(B超、CT等)诊断未发现肝癌的肝硬化患者的静脉血5mL,采用国产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标本中的甲胎蛋白和AFP—L3含量,以AFP—L3超过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结果:18例肝硬化患者的AFP—L3分别为14%~75%,出院后分别接受3~18个月的随访,其中17例在出院后3-18个月内被诊断为肝癌。结论:AFP-L3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几率高,提示应对AFP-L3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密切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肝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1896变异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包括HBV前C区在内的DNA片段,经纯化、末端标记后测序,判读结果;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36例肝硬化和18例肝癌患者血清A1896位碱基突变率分别为41.2%、69.4%和100.0%;A1896变异株感染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非变异株感染者(P<0.01).结论 A1896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病的慢性化及临床病情加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以及患者免疫状态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检测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L3的百分含量(AFP-L3%),同时检测血清中AFP总含量.结果 以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47例肝癌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为72.3%,肝硬化和慢性肝炎AFP-L3%分别为0和1.8%,肝癌AFP-L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P<0.01);以AFP>20 μg/L作为阳性判断标准,肝癌、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FP阳性率分别为85.1%、35.7%和37.8%;以AFP、AFP-L3%作为诊断肝癌指标的灵敏度分别是85.1%、72.3%,特异度分别是55.4%、97.2%.结论 AFP-L3%是肝癌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郑国军  樊燕  杭双荣  朱珍  王永忠 《广东医学》2012,33(13):1956-1957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31例)、B(26例)、C(29例)三级的肝硬化患者sCR1水平,将其与Child-Pugh得分进行比较.同时测定30例肝细胞癌,8例胰腺癌,15例乳腺癌,8例肺癌患者以及30例正常献血员sCR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sCR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献血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硬化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献血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得分与sCR1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86).结论 sCR1水平与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抗炎症分子在阻止肝脏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