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以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治疗27例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经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胆道探查术26例,1例因Mirizzi综合征合并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将切口延长完成手术.行胆总管一期缝合者11例,置T管引流者16例,全部病例随访3~21个月,均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发生,1例结石残余,术后经胆道镜取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是一种相对微创的直视下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是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术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400例腹腔镜胆管术后8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胆囊管钛夹脱落经开腹手术重新结扎胆囊管治愈,1例肝总管损伤致胆漏者经腹腔镜置引流管后胆漏停止,3个月后因肝总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全部病例随访1~5年,无胆管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外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T管滑脱或T管窦道未形成是腹腔镜胆管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充分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对25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及腹腔引流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愈后佳。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较常规手术损伤小,并发症最少,康复快,符合微创手术原则,直观操作简单,易于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的5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共有13例病人出现近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8例、腹水5例、持续性低热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1例获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LC对528例老年患者胆囊良性疾病进行微创外科治疗。结果:中转开腹1例,527例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20~85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5~150mL(平均15mL),无术中意外发生患者。结论:LC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孔打结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76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下采用3孔打结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脐部戳第一孔 (10mm)置腹腔镜 ,左、右下腹部各做5mm戳孔为操作孔 ,电凝切断阑尾系膜至根部以丝线双重结扎并切断阑尾 ,阑尾装入标本袋自脐部穿刺孔取出 ,不须缝合皮肤切口。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30~70分钟 ,平均45分钟 ,术中出血0~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天 ,无切口感染、盆腔脓肿、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3孔打结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康复快 ,术后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急性梗阻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01年7月~2008年5月收治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右半结肠18例,左半结肠21例,直肠6例.其中右半结肠18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Hartmann手术6例,术后造口排便通畅,无肠管回缩或脱出,3~6个月后均顺利闭瘘;4例因肿瘤无法切除,单纯行结肠造口.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提高对结直肠癌急性梗阻的认识,根据患者情况和局部条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重视围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患者高尔基体蛋白(GP)73和红细胞CD35、CD58、标准型CD44(CD44s)分子及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探讨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开腹复杂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的GP73、CD35、CD58、CD44s分子及肝肾功能指标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结果术后3d、7d观察组GP7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CD35和CD58、CD44s分子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肝肾功能指标波动幅度也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开腹复杂肝脏切除术比较,腹腔镜复杂肝脏切除术对患者的肿瘤标志物GP73水平的降低更明显,对红细胞CD35和58分子、CD44s水平及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且恢复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B组(双介入栓塞术组)40例和治疗A组(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50例。结果治疗A组的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恢复效果均明显优于治疗B组,治疗A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B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378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235例;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1.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T管并发症的有16例(4.23%),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7岁。13例(胆汁漏5例,T管意外滑脱3例,T管扭曲3例,T管引流量异常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围T管短臂结石形成者经胆道镜再次取石治愈,2例T管意外滑脱者再次行开腹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处理及患者自身因素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防治术后T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