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LCP钢板治疗股骨粗降间骨折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手术治疗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男20例,女36例;年龄55—84岁,平均67.5岁。结果伞部病例经过一年以上的随访,54例骨折骨性愈合,2例骨折延迟愈合。结论LCP钢板内同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骨折易愈合、操作简便、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运用缝匠肌骨瓣植入治疗法,术后随访0.5-1.5年,效果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FloatⅡ、Ⅲ期病变患者,认为其主要作用是:1、增加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和促进静脉回流;2、在股骨头内形成膜内化骨,逐渐替代病变的骨小梁以达到修复股骨头的作用;3、缝匠肌骨瓣最终可形成一套供血系统。缝匠肌骨瓣植入治疗五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报道@金正春$云南临沧地区医院骨科!677000@杨革军$云南临沧地区医院骨科!677000@肖亚贤$云南临沧地区医院骨科!6770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术中在"C"臂机或术前摄侧位X线片定位,确认椎间盘突出间隙,于棘突正中线病变旁侧0.5~1 cm作一1.5 cm长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及内镜,再次确认病变椎板间隙,咬除部分椎板、黄韧带,显露硬脊膜、神经根及突出椎间盘,行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或切除增生内聚小关节、肥厚钙化的黄韧带,彻底解除硬脊膜、神经根的受压.结果 共治疗167例,均随访3个月~1年,按Nakai标准疗效评定,优15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4例改行常规手术治疗.结论 本术式相对传统的椎间盘开放手术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黏连少,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最适用于单纯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术中在"C"臂机或术前摄侧位X线片定位,确认椎间盘突出间隙,于棘突正中线病变旁侧0.5~1 cm作一1.5 cm长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及内镜,再次确认病变椎板间隙,咬除部分椎板、黄韧带,显露硬脊膜、神经根及突出椎间盘,行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或切除增生内聚小关节、肥厚钙化的黄韧带,彻底解除硬脊膜、神经根的受压.结果 共治疗167例,均随访3个月~1年,按Nakai标准疗效评定,优15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4例改行常规手术治疗.结论 本术式相对传统的椎间盘开放手术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黏连少,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最适用于单纯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股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有时可伴有血管的损伤,如不正确或及时处理,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我科从2000~2005年间,共收治股骨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12例,其中6例作了不同平面的截肢,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椎前滑后形成的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病理变化,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椎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不稳定效果最好方法之一。自2003~2008年笔者所在科室医治腰椎骨脱患者20例,采用椎间植骨融合RF—Ⅱ系统治疗,取碍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近年来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早期可下床锻炼等优点。自2003—2008年笔者所在科室用AF钉、RF钉、GSS钉等椎弓根钉系统治疗58例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LCP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手术治疗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男20例,女36例;年龄55~84岁,平均67.5岁.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一年以上的随访,54例骨折骨性愈合,2例骨折延迟愈合.结论 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骨折易愈合、操作简便、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为负性肌力药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曾尝试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衰.随着大量临床病例的总结,人们对心衰的认识观念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心肾模式进展到70~80年代的心脏循环模式,直至90年代至今的神经分泌模式,改变了人们过去“强心、利尿、扩血管“的经典治疗观念,明确了新的常规治疗标准,即神经内分泌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加利尿剂,并用或不用洋地黄制剂.现代的观点认为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机制虽然在早期能维持心脏排血功能,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对心肌产生有害的影响,加速患者的死亡.代偿机制中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这一效应[1].经过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确定了能明显改善心衰存活率的三种β受体阻滞剂,即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兼有β1、β2和α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无论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或兼有β1、β2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均同样有效,其治疗心衰的独特之处就是能显著降低猝死率41%~44%[2].为了进一步掌握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了解.……  相似文献   
10.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椎前滑后形成的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病理变化,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椎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不稳症效果最好方法之一.自2003~2008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腰椎骨脱患者20例,采用椎间植骨融合RF-Ⅱ系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