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CT征像并与甲状腺的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54例甲状腺癌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均经CT检查和/或术后病理所证实。全部病变经胸部X线检查,其中62例和35例还分别经超声和放射性核素Ⅰ检查。结果:甲状腺癌的CT征像为:甲状腺边缘模糊不清,甲状腺内病变形态不规则,有的呈单纯性砂粒样钙化,甲状腺肿大绕气管蔓延入气管后间隙,颈淋巴结多发性肿大且呈周边强化和中心液化。甲状腺良性病变的CT征像:1.甲状腺腺瘤——在肿大的甲状腺内呈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甲状腺边缘清楚锐利;2.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呈不规则形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减低;3.甲状腺炎——多为双侧增大,密度均匀减低,但形态无改变。结论:由于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的CT征像有很大差别,因此,CT技术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的CT表现及CT检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贲门癌CT表现及临床CT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10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内窥镜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贲门癌的直接征象为贲门壁不均匀增厚,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内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异常增厚贲门壁与正常胃壁形成阶梯征和鼠尾征.间接征象为贲门形态改变——鸟嘴征的变浅、消失及食管下段的扩张.CT检查可发现贲门癌病变大小、范围、外侵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情况.结论 CT检查可对贲门癌进行TNM分期,是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手术方式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14例神经鞘瘤,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影象特点的分析得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一般病程较长,病变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型,表面光滑,无粘连,触之与神经干垂直方向活动大,平行方向活动甚微,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症状,再结合影象特点即可诊断。同时应与颈淋巴结核,颈部转移瘤,颈动脉体瘤做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能谱CT多期扫描颈部淋巴瘤计算所得的碘含量(IC)与CT灌注各参数的相关性及对淋巴瘤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选取20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使用GE能谱CTPerfusion GSI序列同时获得能谱扫描的淋巴瘤动脉、静脉期IC与灌注扫描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C和各灌注参数的最佳诊断界点、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能谱扫描的动脉期IC与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0.302、0.013、0.148,静脉期IC与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9、-0.022、0.002、0.211,均无相关性(均P>0.05),动脉期、静脉期IC的最佳诊断界点为14.51、21.23时,对颈部淋巴瘤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能谱CT多期颈部淋巴瘤的IC有助于定性诊断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正>孤立性纤维瘤(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胸部,胸膜外如颅内、鼻腔、腹腔等部位的报道更少,术前诊断正确较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也为临床术前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7例,男6例,女1例,年龄46~71岁,平均59.3岁。1.2CT检查方法:CT使用GELightspeedPro16多层螺旋  相似文献   
6.
<正>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以及多平面重组(MPR)可以直观地显示子宫颈的解剖结构以及周围组织关系,观察子宫颈癌的原发病灶以及周围侵犯、盆腔转移情况,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具有一定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140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对早期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后病理证实30例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 30例中有29例病灶内表现树枝样的索条阴影,索条链上多个高密度小斑点,26例见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液化坏死灶,液化灶边缘均光整,硬化带形成。18例对应胸膜脏壁层均增厚,29例炎性假瘤周围无泡性肺气肿及30例肺纹理无受推压呈弧形的表现,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边缘模糊。结论 用窗位技术肺炎性假瘤内实性成分呈粗大的树枝样分布,多个液化灶周稍薄的一层硬化带以及炎性假瘤周围无泡性肺气肿及肺纹理受推压呈弧形的表现是肺炎性假瘤的主要征象,CT能对肺炎性假瘤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肠壁及肠腔特征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HD扫描仪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时期的扫描.观察5 1例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平扫及增强后病变肠壁、肠腔及近端正常肠腔的表现,进行必要的数值测量和CT值测量.结果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肠壁呈环形不均匀增厚,半球形增厚.增厚肠壁见内缘有分叶,外缘有分叶或无分叶.增强后见三层结构和两层结构的分层征及类囊肿征.转移淋巴结体积较大时、肝转移、卵巢转移可表现为类囊肿征.肠腔狭窄根据形态分为自然流线型狭窄、不规则同定型狭窄、不规则缩窄型狭窄.病变近端正常肠管表现为闭合、轻度扩张或重度扩张.结论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肠壁呈不均匀环形增厚或半球形增厚.肠壁内可有钙化.增强后表现为分层征和类囊肿征.病变肠壁僵硬程度下降近端肠管发生梗阻者减少.依靠这些特征,CT检查可以做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累及淋巴结的全身螺旋计算机层析成像(CT)表现及其解剖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诊治的淋巴瘤患者,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7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胸部及全腹部CT直接增强扫描,记录所有病例肿大淋巴结分布、大小、密度及强化程度。结果HL组患者中普遍均匀强化9例(75.0%),均匀强化伴坏死3例(25.0%);NHL组中普遍均匀强化64例(83.1%),均匀强化伴坏死13例(16.9%),两组均匀强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4461)。HL组中淋巴结呈融合状6例(50.0%),不融合6例(50.0%);NHL组中淋巴结呈融合状8例(10.4%),不融合69例(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28)。HL组患者常优势累及颈部及纵隔淋巴结,NHL组患者常优势累及颈部、纵隔及腹腔淋巴结,两组全身淋巴结累及优势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10)。结论全身螺旋CT扫描能很好的显示淋巴瘤患者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形态、部位及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CT扫描获得不同类型腮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60例腮腺肿块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29例,炎性病变8例。用CT进行扫描,结果:肿块的CT特征为: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缘清楚、锐利,并有1/3的病例伴有肿块内圆形液化;恶性肿瘤表现为1/3的病例边缘模糊、有树枝状突起、基突显著移位,肿块内不规则液化,钙化呈砂粒状,肿瘤较大时侵及邻近肌肉,增强扫描时密度低于正常肌肉等;炎性肿块表现为3/4以上的病例边缘树根状突起,未见边缘清楚、基突显著移位等特征,肿块圆形液化仅占1/8,钙化为块条状,占2/8,侵及肌肉时增强扫描密度高于正常肌肉。结论:腮腺肿块CT检查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结合腮腺导管造影CT,诊断符合率可达97%,被认为目前腮腺检查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