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药学   2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技术的最近进展给疫苗(尤其是重组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菌苗载体优于病毒载体的地方是前者能够表达大量不同的抗原。尽管目前尚没有重组菌苗载体投入应用,卡介苗(BCG)、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菌苗载体正在研制之中,本文综述了用于表达外源抗原的质粒系统和突变株(着重于与BCG有关的质粒系统和突变株)的建立,还介绍了抗原表达系统方面的进展,以及重组BCG菌株诱导的对细菌抗原和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抗原的免疫应答,并提出能稳定维持重组DNA(rDNA)的改良的重组BCG载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腮腺炎疫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的主要问题是Urabe株疫苗可引起脑膜炎,大多数国家现已选用Jeryl Lynn株疫苗。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此法有助于疫苗株与野毒株鉴别,腮腺炎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Biocine公司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口服菌苗,能在鼠模型中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据信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实际上可引起所有十二指肠溃疡,且与胃腺癌有关。幽门螺杆菌至少有两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通常感染的是I型细菌。 研究人员以致空泡细胞毒素(VacA)免疫小鼠,并与脲酶和安慰剂相比较。VacA是I型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引起上皮细胞空泡形成。与佐剂一起接种后,VacA菌苗使78.6%的小鼠免受I型菌株感染,脲酶组保护率为84.6%,安慰剂组小鼠未见保护作用。同时将VacA作为抗无细胞毒性的Ⅱ型幽门螺杆菌菌苗进行研究。发现VacA不能使小鼠免受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Hakansson在研究母乳如何防止细菌及病毒粘附至婴儿呼吸道和胃肠道粘膜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母乳中普通的人α乳清蛋白似能选择性地诱导癌细胞凋亡(apoptosis)母乳可给婴儿提供粘膜免疫力,以及可溶解微生物或防止其粘附至呼吸道和胃肠道  相似文献   
5.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已和加拿大ID疫苗公司就结核(TB)菌苗的独占性许可证签署了意向书,从事该菌苗的临床开发和全球范围商品化。而ID公司从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获得该菌苗的独占性许可证。 UCLA的近期研究结果证实菌苗在豚鼠模型中的功效。这种菌苗以5种病原体细胞外蛋白为基础,诱导机体产生抗TB感染的细胞介导的保护力。 研究人员应用的菌苗是5种含量最多的TB-细胞外蛋白。免疫后3周,以TB病原体对豚鼠作气溶胶喷雾攻击。观察10周后处死。  相似文献   
6.
Simon医生问:我对DTP与b型流感杆菌(Hib)联合菌苗的效力(与这些菌苗单独应用时的效力相比较)持保留意见。Decker等证实,Hib结合菌苗接种后92%~95%产生短期免疫力(定为血清抗体至少0.15μg/ml)。Hib荚膜寡糖-CRM197突变型白喉毒素蛋白(HbOC)与Hib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破伤风类毒素(PRP-T)接种后75%~83%可产生长期免疫力,抗体滴度至少1μg/ml。这些百分率表明,1%~8%的免疫儿童未产生短期保护力,17%~25%未产生长期保护力。但侵袭性Hib病例在接种儿童中极为少见。 Paradiso等发现接种DTP与HbOC联合菌苗(即TETRAMUNE)后产生的最初抗体浓  相似文献   
7.
肺炎球菌目前仍是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这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大量的耐药菌株,对此应建立新的菌苗接种策略,发现新一代菌苗。本文介绍了增强肺炎球菌菌苗免疫原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新一代菌苗的制备将建立在蛋白多糖结合菌苗诱导的抗荚膜免疫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α干扰素(α-IFN)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生物技术药品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肝炎、其他传染病和某些癌症。而目前应用干扰素治疗男性不育症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Schering-Plough公司正在认真考虑将α-IFN用于这种意想不到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最近修改发表的关于伤寒免疫接种的建议,包括以前未曾提及的Vi荚膜多糖菌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1小时内诊断病原体(细菌)对临床治疗十分有用.本文介绍DNA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扩增技术以及荧光法等在临床实验室快速诊断试验中的应用,并就如何提高其敏感性和排除假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