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等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酶株的抗菌作用及β-内酰胺酶稳定性.方法以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结果 AMOX/SBT 2:1联合对质粒介导的标准产酶株作用优于各单药;对产TEM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强于产SHV型酶菌株;且强于AMP/SBT 2:1,与PIP/TAZ 8:1相近.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产ESBLs菌株作用明显减弱甚至不敏感,AMOX/SBT等合剂则对产ESBLs菌株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对产染色体介导的D31、K1等菌株MIC值降低不明显.MRP、IMP对酶高度稳定.结论将碳烯青霉素美罗培南或AMOX/SBT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合剂用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我院 1997~ 2 0 0 3年度地高辛血药浓度 ( SDC)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 FPIA)测定 SDC。 结果   7年监测 SDC2 82 3例 ,其中在治疗窗 ( 0 .5~ 2 .0 ng· ml- 1 )范围内的占监测总数的 64 .3 3 % ;>2 .0 ng· ml- 1 ,约占 11.47% ;<0 .5 ng· ml- 1占2 4.2 %。性别对 SDC无显著影响 ( P>0 .0 5 ) ,年龄对 SDC有显著影响 ( P<0 .0 5 )。 结论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3~2007年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9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DDD s/100BD)与同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使用量分别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吡肟用量亦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的相关性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区抗菌药物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5—2007年血液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7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及同期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头孢曲松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量又与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液病区适当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可以减少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临床效果,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8月于本院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后,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精神状态良好,全部愈合,切口为甲级,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并发症。结论: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无异常反应,且具有费用少,小切口,技术简便,无切口感染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作者观察了肝素对肺心病呼衰的治疗作用,并与对照组的疗效作比较,发现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文中介绍了肝素用药方法,讨论了肝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杨新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29-33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10例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人工流产后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感、并发症、避孕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SPSS18.0软件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随访患者3~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避孕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21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某教学医院2008年度抗菌筠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4例抗菌药物ADR涉及8类38个品种,喹诺酮类药居首位(43.93%).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1.78%);ADR以皮肤损害多见;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90.65%)。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加强使用抗菌药物过程监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clomonas aerubqinosa,PA)是最严重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生物被膜(Biofilm,BF)多黏附在生物材料和植入的各种导管,以及牙龈、支气管、尿道等人体组织表面,它的形成使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不断上升,致使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给治疗增加更大的难度.生物被膜通过营养限制、抗生素渗透障碍和免疫逃逸等机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密度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systems,QS)作为一种细胞信号传递方式,在基因水平上参与到生物被膜内细菌基因的表达,调节生物被膜内细菌的分化成熟,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大环内酯类因作用于生物被膜,使得失去被膜保护的细菌易被抗生素杀灭.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主要药物,此外,中药有效成分联用抗生素,干扰密度感应系统也为治疗生物被膜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发现7株临床产β-内酰胺酶菌株包括三株大肠杆菌EC1、EC2、EC3及四株克雷伯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