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女,74岁.因心慌,气短1小时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15年,平时长期口服扩张冠状动脉药.此次患病从夜间2时如厕开始出现心悸、胸闷、气促,自服速效救心丸6粒,地西泮5 mg,未缓解,即求诊.查体:意识清,查体合作,血压110/70 mmHg,脉搏135/min,心率145/min,节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检查示:快速心房颤动(房颤),胸前导联ST低平,心室率90~150/min.  相似文献   
2.
羧苄青霉素为一种广谱抗生素,高浓度时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在体内分布广泛,吸收良好。耳为身体远端,耳病又多以绿脓杆菌感染。因此,笔者首选此药治疗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2~45岁。平均治愈天数7天,疗效显著,治愈率93.4%。治愈标准:耳廓肿胀消退,外形复原,伤口愈合。治疗方法:1.局部处理:切开引流,清除脓液,用生理盐水5ml 加0.5g 羧苄青霉素耳廓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左颌下肿物4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发现左颌下有一蚕豆大小的肿物,无疼痛,肿物逐渐生长,年前驾驶拖拉机不慎翻车,将左下颌碰撞。肿物迅速生长。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逐渐长至鸡蛋大小。某医院给予局部穿刺,涂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查体:左颌下局限性隆起,可触及约8×7×6cm及7×4×5cm大小两个相接的肿物,质硬,表面不平,可移动,无触痛。入院后用“环磷酰胺”药物化疗两个疗程后,在强化加局麻下行“左颌下肿物及颌下三角扩清术”,术中将肿物完整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500名人群进行了常规检测,对50例临床已确诊及40例临床可疑的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并设对照组男女各50例进行对比分析。 BAEP检测方法:在,20~25℃屏蔽室内使用中国北京ZABR型脑干反应测听仪进行检查。结果在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男,40岁。因受凉于2000年1月9日22点开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8.5℃,自服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2片,肌内注射安痛定4ml。翌日上午8点30分前来就诊。查体:体温40.0℃,脉搏116/min,呼吸30/min,血压120/75mmH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皮肤、淋巴结无异常,心、肺、腹未见异常。血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以5%葡萄糖500ml加青霉素纳800万单位静脉滴注,输液速度每分钟60滴,滴入液体50ml时,将地塞米松注射液(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人莫菲管滴入,给予4ml(8mg)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辗转不安。当时患者意识清,表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80岁.因全身皮肤瘙痒、发热2 h来我所诊治.2 d前自服复方芦荟胶囊(江西九江制药厂生产),每次2粒,每日2次.2 d后出现手脚掌发热、发胀,全身皮肤瘙痒,体温升高至39.5℃,伴寒战、乏力不适,来我所治疗,嘱立即停药.后患者躯干、四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斑块,皮损表现为片状红斑、风团、丘疹.24 h后右掌、腹股沟及阴囊处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水泡,2 cm×2 cm~5 cm×4 cm,口腔、鼻腔黏膜可见多个散在小水泡.诊断为药物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予泼尼松、氯苯那敏、罗红霉素、维生素及中药口服,并予抽取水泡及全身护理.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损修复,皮肤黏膜水泡结痂,15 d后痊愈.  相似文献   
7.
我们取240例慢性咽炎病例,在发病时间、年龄、病程及病程分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将其分为三组: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P<0.01)。优于单纯的中医组及西医组。本文认为中西区结合治疗组是根据慢性咽炎的分类特点,利用中西药物的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疗效。对象与方法一、诊断标准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有咽部不适.咽痒及灼热感,咽反射敏感,易作呕。咽粘膜呈暗红色,小血管扩张,咽后壁可见散在淋巴滤泡。有时附有少量粘液。肥厚性咱炎:患者咽部症状除有单纯…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女,74岁.因心慌,气短1小时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15年,平时长期口服扩张冠状动脉药.此次患病从夜间2时如厕开始出现心悸、胸闷、气促,自服速效救心丸6粒,地西泮5 mg,未缓解,即求诊.查体:意识清,查体合作,血压110/70 mmHg,脉搏135/min,心率145/min,节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检查示:快速心房颤动(房颤),胸前导联ST低平,心室率90~150/min.  相似文献   
9.
抗血小板药物及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在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有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也是目前心血管内科保守治疗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笔者对我干休所115例冠心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在服用抗血小板药和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类中成药过程中存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62岁。于20天前出现右耳灼热与疼痛,逐渐加重。发病3天后耳廓出现小疱疹,流黄水,随后出现耳鸣、眩晕、口角歪斜,当地卫生院按“外耳炎、面神经麻痹”分别对症治疗,未显效。来本院门诊就医,以面神经麻痹收住内科。查体:右耳廓红肿,表面有少许黄色渗出液及外敷药。左侧额纹消失,上眼睑下垂,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斜,尚能完成示齿、鼓气。四肢肌力与肌张力正常。余中枢神经未见异常。初诊:①面神经麻痹;②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