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茜草对骨骼具有红染的效果,探索茜草如何影响骨骼的显微结构,是否饲喂茜草对大鼠的内脏器官具有显著的毒害作用。方法本试验选取80只1月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茜草量为0%、5%、10%和15%入日粮中),饲喂后0.5、1、3和6个月,采取双侧股骨、内脏和血液。结果饲喂茜草6个月后,10%和15%组大鼠股骨骨干的平均厚度、骨干内径、骨干外径、骨髓腔面积、皮质骨面积、骨干总面积和股骨骨干的骨矿物质密度显著高于0%组大鼠;股骨远端骨小梁体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连接密度,骨小梁数量和股骨远端的骨矿物质密度的水平均显著高于0%组大鼠,而股骨远端的骨小梁分离度和结构模型指数显著低于0%组大鼠。但是饲喂茜草6个月后,15%组的大鼠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与0%组大鼠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饲喂10%茜草对大鼠无毒性影响,并能促进大鼠的骨骼长度和骨的显微结构,为以后茜草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呼吸内科收治的7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依据病程分为A组(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20例)和B组(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55例);另择取同期某院55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健康对照志愿者)。抽取三组静脉血样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AA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另获取A、B两组痰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根据痰培养结果予以B组治疗后复查血清SAA和CRP,比较观察指标差异,统计分析其与支气管扩张症发病的相关性。结果B组血清SAA(179.6±54.4)mg/L,CRP(51.8±17.3)mg/L,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诊断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灵敏度98.19%,特异度89.09%,准确率93.64%,与血清CRP相当(P>0.05)。B组治疗后血清SAA(12.3±5.8)mg/L,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水平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率呈正相关,95%CI 0.865~1.153。结论血清SAA与CRP在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显著升高,是诊断支气管扩张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对疾病疗效评价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小雯 《世界中医药》2015,10(2):287-289
目的:以中山市石岐区退休干部为样本,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并观察中医干预对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取部分中山市石岐区退休干部进行血压测量,筛查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2组患者中医体质分类。观察非杓型患者经中医干预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中医体质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组多见湿热质、痰湿质,非杓型组多见阴虚质、气虚质和阳虚质。通过适当的中医干预有助于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助于使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归(P<0.05)。结论:中医体质分类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观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做客观依据,为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中医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变化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以更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利尿、强心、扩血管等,速尿20mg,1~2次/周;西地兰0.2mg静推,1次/d;硝酸甘油20mg+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美托洛尔12.5~25mg,1次/d;依那普利10mg,1次/d。治疗组36例丹参注射液20Ml+参附注射液40~60mL+葡萄糖100mL静滴,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5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见于老年人,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断较难,且常漏诊,国外报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误诊率达8%~38%,漏诊12%~26%,因两者共存时症状互相掩盖,故诊断较难[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32例两病并存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为今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脂情况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差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局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脂情况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结局不良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39μmol/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39μmol/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或能帮助其改善不良结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