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态光谱法用于人体血液胆固醇含量无创检测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本院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在体测量动态光谱和抽血分析胆固醇含量,之后选用BP神经网络对获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和胆固醇含量实测值进行建模分析。结果:从96个体检样本中抽取81个作为校正集,另外15个作为预测集,得到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98.8%和95.65%,预测集的绝对误差最小为0.39%,最大为25.33%,平均相对误差为13.49%。结论:动态光谱法对胆固醇含量进行测量是一种精确性很高的无创检测分析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58例梅毒患者血清及50例对照者血清采用TRUST和TP-ELISA法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种方法检测358例梅毒患者检测结果阳性分别是237例和301例,其TP-ELISA法最高阳性率达84.08%;其TRUST与TP-ELISA法比较,经χ2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梅毒抗体检测单一检测TRUST法是不够的,应该联合检测TP-ELISA法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D-D)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及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对547例临产孕妇,根据产后是否发生出血分成产后出血组(16例)和产后未出血组(531例),分别进行产前24h、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血浆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分析D-D水平变化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对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D-D、PT和APTT明显高于产前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TT与产前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FIB明显低于产前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D-D、PT和APTT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产后出血组产后4h内和产后4~24h内FIB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前、后检测D-D及密切关注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参数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2月16日到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特殊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为COVID-19患者组和阴性为非COVID-19患者组,分析两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就诊前用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VID-19患者组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有基础疾病9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5例、CT影像学异常16例(占94.12%),就诊前使用过抗感染、退烧药10例(占58.83%);两组WBC、NEUT#和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两组实验室检查的不同水平分布比较,两组WBC和影像学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流行病学史、就诊前用药情况、外周血WBC、NEUT#、LYM#以及影像学特点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依据,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12-2013年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2012-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对该人群进行HCV、HIV、TP等血清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1名吸毒人员共检出HCV、HIV、TP抗体阳性227、15、65例。其中男性HCV感染率(29.58%)明显高于女性(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P0.01);男女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87%、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TP感染率为7.50%,低于女性的13.58%(χ2=7.90,P0.01)。HCV抗体感染率41~岁最高(50.00%),其次是31~岁(37.80%);HIV抗体感染以21~(2.67%)和31~岁(1.22%)年龄组为主;TP抗体感染以31~(15.04%)和41~(18.75%)年龄组为主。重叠感染情况:HCV和TP、HCV和HIV、HIV和TP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3.37%、0.62%、0.12%,HCV、HIV和TP混合感染率为0。结论近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HIV、HCV和TP的感染率处在较高水平,应加强宣传健康教育和进行有效防治干预,降低吸毒人群传染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海桐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海桐果实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α-蒎烯(72.38%),其次为γ-杜松烯(5.66%)、1-异丙烯基-3-异丙酯苯(5.21%)。结论: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桐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海桐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验室自身抗体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诊断及评估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6例UC患者和184例非UC患者;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ELIAS法检测抗蛋白酶3(PR3)抗体和抗髓过氧化酶抗体(MPO),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6例UC患者及非UC患者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结果显示UC阳性率为69.6%(32/46),其次是克罗恩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别是16.7%(3/18)和9.2%(6/65);UC患者与非UC患者及对照组比较,结果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C患者高于其他病种及对照组;检测抗PR3抗体结果UC患者阳性19.6%(9/46),UC患者与非UC患者及对照组比较,结果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C患者显示高于其他病种及对照组;检测抗MPO抗体结果UC患者结果无1例阳性,说明其同MPO抗体无相关。②检测ANCA结果分型显示UC患者32例均为P-ANCA阳性,与c-ANCA、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ANCA、PR3抗体和MPO抗体作为一种血清学标志,用于UC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确定其相关抗原对UC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可能有重要帮助。UC病人的ANCA可能对多种抗原反应,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胡芦巴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39 nm。以牡荆苷为参照物,对10批胡芦巴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建立了胡芦巴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指纹峰,10批提取物的相似度均>0.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胡芦巴提取物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是小儿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小儿时期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仍是化学疗法.但化学疗法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往往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小儿白血病28例,并进行化疗,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所采取的相关防护办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HS-SPME-GC-MS分析香荚兰豆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香荚兰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 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富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并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 结果: 共分离并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17%。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香兰素(48.28%),其次为愈创木酚(15.54%)。 结论: 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为香荚兰豆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