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G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30只,血必净组(XBJ组)30只.血必净组术前3 d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ml·kg-1·d-1.于再灌注6 h、12 h、24 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标本检测:观察动物肾脏组织病理切片;测量肾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光镜下I/R组、XBJ组与SOG组在相同时相点比较,I/R组病理改变较XBJ组严重; XBJ组与I/R组在相同时相点比较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必净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巍  杨季红  马静  赵丹宁 《河北医药》2008,30(2):142-143
目的观察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血必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SOG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30只,血必净组(XBJ组)组30只。XBJ组术前3d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ml·kg-1·d-1。于再灌注6h、12h、24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标本检测:观察大鼠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取新鲜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取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PaO2)。结果XBJ组较I/R组在相同时相点的肺脏病理改变较轻,MPO含量显著降低(P<0.01);W/D显著降低(P<0.01);PaO2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集聚、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初步探讨细胞增殖/凋亡在肛门直肠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应用3~9周人胚标本,通过HE染色后连续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形态变化过程并结合TUNEL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细胞增殖/凋亡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第6周,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肛门直肠、尿直肠隔及尿生殖窦的上皮;尤其是在肛门开口区周围分布着大量凋亡细胞;第7周,凋亡细胞大量分布于直肠末端和直肠背侧间质区;第8周,直肠及肛管上皮中可以见到凋亡细胞,而在尿直肠隔背侧与泄殖腔膜内仅观察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第6周,肛门直肠、尿生殖窦及尿直肠隔上可以观察到微弱的增殖细胞;散在的增殖细胞位于背侧泄殖腔膜;第7周,尿直肠隔间质中可见增殖细胞出现,这些细胞大部分位于肛门直肠和尿直肠隔腹侧的间质内;第8周,增殖细胞主要分布于尿道和肛门直肠的上皮中,同时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和融合区域内有大量增殖细胞聚集。结论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与背侧泄殖腔膜并未发生融合,背侧泄殖腔膜和背侧泄殖腔在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肛门开口后,尿直肠隔继续向头腹侧移位,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腹侧泄殖腔膜在泌尿生殖道和会阴的胚胎发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凋亡促进了肛膜的崩解,使得肛门直肠与羊膜腔相通,在人类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胎龄第6~8周尿直肠隔,腹侧泄殖腔膜发生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促进了尿生殖膈的头腹侧移位,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外科微创技术的逐渐成熟,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该手术方式充分显示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以尽可能微小的创伤换取患者最大的受益。但LTCBDE的成功率、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文章主要就LTCBDE的国内外背景、应用现状及优势、适应证、禁忌证和胆囊管处切口的选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女,14岁。因交通伤致腹部闭合伤,于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B超及CT检查示胰腺损伤、胰腺周围积液。期间因间断高热,体温达39~40℃,抗生素治疗20d无好转,于1995年3月24日转入我院。我院B超检查示胰腺囊肿,胰周可见15cm×13cm液性暗区;CT示胰腺囊肿;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胰腺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入院后仍间断高热,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1995年4月24日行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术后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外引流管通畅,术后2周带管出院,切口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拔除外引流管。痊愈,生活无异常。2000年体检时,B超及CT检查均…  相似文献   
6.
高峰  张爱民  杨季红  耿艳  马芳 《河北医药》2012,34(10):1457-146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乙酰肝素酶(HP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实验组细胞施加VPA干预,设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RT-PCR半定量法测定细胞HPA及PCNA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HPA及PCNA蛋白含量。结果 VPA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5);当药物浓度增加至≥2.0mmol/L时,其HPA和PCNA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VPA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能够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下调HPA及PC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神经纤维瘤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发病率低,主要表现为色素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笔者诊治1例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LC)时的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09年收治的122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9例,术后胆漏2例,术后肝门部胆管狭窄1例,经保守治疗或ERCP治疗痊愈。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准确判断胆囊三角粘连情况、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乳腺癌的发生是一系列基因改变的结果。在乳腺癌启动及演进中有多于20个基因位点发生改变,对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杨季红  马巍  马静  赵丹宁 《河北医药》2010,32(23):3296-3297
目的研究血清内皮素-1(ET-1)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0例慢性肝炎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ET-1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受试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ET-1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ild分级增加而增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无静脉曲张者(P〈0.01),ET-1与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明显相关(r=0.721,0.774,P〈0.05)。结论 ET-1在肝静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清ET-1检测可反映肝硬化程度;ET-1拮抗可能是肝硬化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