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长周期培养(LTBMC)体系,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α(rhIL-1α)对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rhlL-1α作用后,小鼠LTBMC中悬浮细胞数增多,其中粒单系祖细胞(CFU-GM)数量也明显增加,维持时间延长。表明rhIL-1α能促进小鼠造血细胞在体外LTBMC中增殖并分化,而且与剂量有关系。rhIL-1α加入的时间,以骨髓细胞2次接种时同时加入为好,延迟加入则作用减弱。本实验对骨髓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和自体骨髓移植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RolesofDNApolymeraseβonrepairofDNAdamagedbyγ-raysirradiationCaiJianming(蔡建明);ZhengXiulong(郑秀龙);LuoChengji(罗成基);GaoJianguo(高建国...  相似文献   
3.
文中报道了5名事故性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照后2.5和3.5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TCR、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CD_3)表达与TCR/CD_3复合物功能的辐射效应.发现5名患者于照后2.5年,2名(5.2Gy和2.4Gy,55岁)于照后3.5年外周血T细胞应答抗CD3单抗刺激而增殖的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经同时用IL-2和抗CD_3单抗刺激,增殖能力比单用抗CD_3单抗刺激有所增强;后2名的外周血TCR、CD_3阳性细胞百分率一直低于正常对照和其他患者;并见一患者出现DNA重排杂交带型.本文并从TCR/CD_3在介导T细胞抗原刺激反应中的作用,电离辐射对TCR/CD_3复合物的影响,后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β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主要报道了一种测定DNA聚合酶β活力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DNA聚合酶α、β等能催化活化DNA中的DNA合成,将3H-TTP等掺入DNA双链缺口中。在选用对DNA聚合酶β活力无影响,而对其它DNA聚合酶活力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以后,活化DNA中3H-TTP掺入量可以代表DNA聚合酶β活力的大小,用该法测定裸鼠肝细胞、肝癌细胞核内DNA聚合酶β活力,发现肝癌细胞内DNA聚合酶β活力高于正常肝细胞。经γ射线照射30Gy后,两种细胞核内该酶活力均无明显下降,本方法操作简单、比较经济、准确可靠,易于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充分利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 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以进一步完善程序移植新方法。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急性放射病为模型,进行了骨髓细胞(BMC) 经自牛脑中制备的aFGF孵育后程序移植对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生病(GVHD) 的研究。结果 aFGF 孵育后程序移植BMC4 ×106 ,存活率达40% ,比单纯一次移植BMC1 ×107 组高(30% ),但不如单纯骨髓程序移植BMC4 ×106 组(60% );另一方面,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CFUE、CFUGM、CFUS比一次骨髓移植1×107 组和单纯骨髓程序移植BMC4 ×106 回升快,而CFUF回升无差别;GVHD较一次骨髓移植1 ×107 组轻,较骨髓程序移植4 ×106 重。结论 引起GVHD 的主要原因是异基因T淋巴细胞,通过aFGF孵育后程序移植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而减轻GVHD。  相似文献   
6.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其与Fas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经60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照射后4 h细胞即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的小分子片段,呈典型“梯状”图谱;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凋亡细胞百分率在照射后4 h明显增加,8 h达到高峰;照后4 h,Fas表达显著增强。结论:γ射线照射后可引起骨髓造血细胞凋亡,Fas可能参与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供简便有效的骨髓细胞(BMC)保存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骨髓移植效果。方法:以昆明种小鼠急性放射病为模型,进行了-80℃冷冻保存BMC及其程序移植的研究。结果:-80℃保存的BMC其有核细胞回收率为(89.0±3.5)%,锥虫蓝拒染率为(85.0±3.6)%;产率(每105个BMC):单核巨噬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GM)为108±10,脾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S)为12±3。昆明种小鼠程序移植-80℃保存的同种异基因BMC 4×105,其活存率与一次移植同条件冻存的BMC 1×107相同(30%);程序移植4×106时,活存率显著提高(60%)。经性染色体检查各组均有植入证据。结论:-80℃保存BMC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骨髓程序移植可能充分利用了每次腾出的“龛位”,减少了移植细胞数,却增加了干细胞植入,提高了移植效果,是一种“种子与土壤”并重的移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机体受致死剂量电离辐射全身照射以舌,心血管系统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γ线全身照射对血压代偿恢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深学员对冲击伤伤情的理解和掌握,了解对冲击波的防护方法,特设计了本教学实验。经过多年来各个班次的教学实践证明,实验结果鲜明、重复性强,能满足大批学员同时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效果良好。现将近年一批教学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海“6.25”~(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5~4.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闵锐,程天民,刘本俶,杨如俊,孟祥顺,丁振海淋巴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各种抗原不断表达。细胞表面各种抗原的出现既是细胞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也是成熟细胞特征和功能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