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133例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蛋白正常患者Hp感染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正位腰椎L_(1~4)及左股骨颈骨密度,并根据骨密度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并发骨质疏松症组和无骨质疏松症组,同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收集三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体质指数等资料.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与无骨质疏松症组比较年龄、绝经年限、病程及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骨质疏松症组和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症组正位腰椎L_(1~4)、左股骨颈骨密度下降(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P<0.01),斑块发生率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正位腰椎L_(1~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病程、绝经年限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颈动脉体质指数存在一定的联系,低骨密度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疏血通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94.74%(P>0.05),痊愈率分别为33.33%和18.42%,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增加明显(P<0.01),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凯时和疏血通注射液均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苗  卢学勉  杨虹  叶成夫  杨士桂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280-1282,128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24名健康对照者Hp感染率。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血管检查结果,分为无血管病变组71例、轻中度血管病变组32例、重度血管病变组28例,比较三组间的Hp感染率。并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为因变量,Hp感染及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为49.6%,高于健康对照组(20.8%,〈0.05)。重度血管病变组Hp感染率89.3%(25/28),轻中度血管病变组Hp感染率56.3%(18/32),无血管病变组Hp感染率30.0%(22/7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p感染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升高,Hp感染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并测定部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记录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NOP组)进行对比分析,另测定正常健康51例绝经后女性(对照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及血清IL-6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t=2.636,P=0.009),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2.127,P=0.035;t=-2.026,P=0.045);OP组与NOP组比较IL-6升高(t=2.117,P=0.038),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7.274,P<0.001;t=9.213,P<0.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股骨颈BMD的降低与IL-6水平升高可能有一定的关系,IL-6水平升高对腰椎、股骨颈BMD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62p、CD63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9例2型糖尿病患者CD62p、CD63,使用Nicolet Viking IVD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正常者为非DPN(A组,25例),神经电生理异常者为DPN(B组,34例)。健康对照组26例。结果CD62p、CD63的水平在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1),B组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CD63(r=0.564,P〈0.001)、FPG(r=O.402,P〈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20,P〈0.05)、右腓MNCV(r=-0.299,P〈0.05)、左尺MNCV(r=-0.407,P〈0.01)、右尺SNCV(r=-0.382,P〈0.0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GHB、TG、TC、BMI等无相关,CD63与FPG(r=O.623,P〈0.001)呈正相关,与左腓MNCV(r=-0.377,P〈0.01)、右腓MNCV(r=-0.285,P〈0.05)、右尺SNCV(r=-0.378,P〈0.05)呈负相关,与其余因素无相关。结论CD62p、CD63表达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士桂  林海  杨虹 《浙江医学》2019,41(10):995-997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患者在继续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性维生素D30.25滋g口服,1次/d,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炎症指标、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活性维生素D3治疗后,患者血清肌酐、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TNF-琢、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活性维生素D3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改善糖代谢。活性维生素D3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起到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测定133例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较尿蛋白正常患者Hp感染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7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与左股骨粗隆及左全髋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并对测定的相关化验指标、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体质指数(BMI)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BMI、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绝经年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L-6与骨质疏松(r=0.260,P=0.020)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r=0.259,P=0.023)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独立相关,与BMI独立负相关.结论 年龄与低BMI可能是绝经后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35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68例)与诺和锐30治疗组(6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监测点血糖及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低血糖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都能有效控制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且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