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厄洛替尼片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厄洛替尼片每次15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胶囊每次10 mg,qd,口服,连续服药14 d后停药7 d。2组患者1个疗程均为21 d,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治疗不耐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水平、生存时间(OS),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50例,脱落2例,最终48例纳入分析;对照组入组50例,脱落1例,最终49例纳入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0%(48例/48例)和71.43%(35例/49例),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7.50%(42例/48例)和42.86%(21例/4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别为(382.53±26.82)和(397.45±26.19)ng·L-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 PPSS)是一种侵袭性非常高且罕见的肺部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关节组织,肺部是PPSS极其罕见的发病部位,占恶性肺部肿瘤的0.1%~0.5%[1]。现报道1例,从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疾病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农民,因“咳嗽20余天”于2022年5月23日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3.
自从输血技术临床应用以来,已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救治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还是让人们感到措手不及。如何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并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已引起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应急预案已列入议事日程。国务院、卫生部相继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使相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有章可循,卫生部在新版《血站管理办法》中规定了血站必须制定紧急灾害应急预案。现就如何在我国采供血机构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形态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形态表现,探讨胸腔镜检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胸腔镜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检查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经胸腔镜直接确诊108例(86.4%),余17例根据镜下表现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确诊;镜下表现为胸膜充血、水肿16例,胸膜弥漫性充血并粟粒样结节42例,散在多发结节40例,胸膜肥厚24例。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表现形态多样,主要变化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病变主要分布于肋胸膜及膈胸膜上;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83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COPD真菌感染组),按照时间顺序逐月随机抽取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无继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人次、合并糖尿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性的Log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住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真菌感染患者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69例(83.13%),好转12例(14.46%),无变化l例(1.20%),死亡1例(1.20%).结论 患者高龄、住ICU时间长、长时间抗生素及激素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及时确诊并且抗真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美替尼片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抗400 mg,静脉滴注,第1天+口服阿法替尼每次40 mg,qd;试验组给予贝伐珠单抗400 mg,静脉滴注,第1天+口服甲磺酸阿美替尼片每次110 mg,qd。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21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和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49例,脱落3例,最终46例纳入分析;对照组入组48例,脱落2例,最终46例纳入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40例/46例)和63.04%(29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D4+ T细胞比例分别为(43.81±4.77)%和(38.02±3.27)%,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22.36±3.28)%和(28.84±2.43)%,NK细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