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建立半定量法检测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残留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用于结核DNA疫苗的质量控制。方法 样本中残留的SDS与吖啶橙形成复合物,用Spectra Max 340PC微孔板检测器测定该复合物的吸光度。通过定量法测定SDS的残留量时,样品的吸光度不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采用对比供试品与对照溶液的吸光度的半定量法,判断供试品中SDS的残留量。结果 该方法回收率范围为102%~105%,不同人员、不同时间测定结果一致,该法受辅料、测试温度、萃取时间的影响较小,测定的3批供试品SDS残留量均小于0.02%。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度、中间精密度、专属性和耐用性较好,可用于结核DNA疫苗中SDS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艾滋病DNA疫苗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43凝胶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和方法学验证,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干扰试验、中间精密度以及耐用性。结果 经过灵敏度复核,鲎试剂(0.5 EU·mL-1)的λC在0.5λ~2.0λ,干扰试验显示供试品在最大稀释倍数下对结果无干扰,中间精密度符合要求,不同厂家、供试品阳性对照的配制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耐用性好。结论 建立的方法有较好的灵敏度、专属性、中间精密度和耐用性,可用于艾滋病DNA疫苗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消渴”最早记载于《内经》,其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设消渴病专篇论述,为后世消渴病辨证论治指明了方向,金元以降,“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多宗“三消”分治,现在又发展到辨证与辨病结合分期、分型论治,可以说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皆有发挥。然而本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远非一家之言能概其全,更非一法一方所能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GB)水平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预后价值。方法 纳入老年NSCLC患者73例,收集患者化疗前HGB水平。HGB水平≤110 g/L为贫血组,否则为正常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贫血组和正常组患者的基线情况相似(P>0.05)。正常组的中位生存时间较贫血组长,且差异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趋势(P=0.137)。经过Cox多因素分析,发现HGB水平可能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GB水平可能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有潜在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新生儿早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2018年1月至6月因早发型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的母乳喂养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以母乳喂养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收集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比较肠道菌群。结果 6例高胆红素血症及6例健康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在多样性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高胆红素血症组的大肠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显示葡萄球菌科、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芽孢杆菌目丰度在对照组较高。结论早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母乳喂养新生儿与母乳喂养健康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有一定差异,但在多样性上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基因。方法 自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38129、GSE17351、GSE92396中筛选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相关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并从中找出关键基因,应用UALCAN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共同表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250个。差异基因主要作为细胞组件(CC)中的细胞-细胞黏附连接、细胞外环境等参与生物学途径(BP)中的核糖核酸聚合酶Ⅰ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氧化还原反应、细胞黏附等作用,参与的分子功能(MF)有蛋白质结合、钙离子结合、细胞间黏附等功能。后从250个基因中筛选出13个关键基因,13个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差异基因和关键基因进行分析,探寻...  相似文献   
7.
阿胶,是用驴皮熬制而成的一味补血药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人们誉为“补血圣药”。近年来,阿胶在市场上颇为走俏,价格亦呈上升趋势。一些唯利之徒以假充真,以猪、马骡皮乃至旧皮革熬制所谓的“阿胶”,极大的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所以,了解一些识别“阿胶”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中不同脂肪酸组分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BMJ)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诊断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足月儿作为BMJ组,同期入住月子会所的无黄疸或无病理性黄疸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出生方式、喂养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次、产次及总胆红素峰值)及其母亲乳汁,使用MIRIS母乳分析仪检测人乳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含量和热卡,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母乳中不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 对照组人乳各种宏量营养素组分均高于BMJ组,其中脂肪、干物质和热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测得母乳脂肪酸共25种,其中饱和脂肪酸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比较两组不同脂肪酸百分含量发现,BMJ组人乳中C15:0、C16:0、C17:0、C18:0、C20:0、C18:1n9t、C20:1n9、C18:3n6、C22:2、C22:6n3(DHA)等10种长链脂肪酸百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3种脂肪酸C10:0、C12:0、C14:0百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部分人乳宏量营养素及脂肪酸组分可能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Ⅲ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与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外泌体蛋白组学的差异.方法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分子抑制剂NSC7485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UALCAN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