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应用As2O3为主方案治疗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经过化疗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无法了解骨髓中微小残留病灶的状况,用骨髓活检的方法,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比较全面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化疗后骨髓中是否微小残留病灶。对临床的治疗与疗效判定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判断远期预后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方法不同制药生产公司在不同医院使用情况的临床观察。结果使用B、C公司生产的无菌粉末较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静脉滴注速度是影响静脉炎的主要因素;A公司生产的冻干品溶解速度比较快,采用慢速静脉滴注和快速静脉滴注两种给药方式均未出现静脉炎现象。结论无菌粉末较易出现静脉炎,给患者增加了一定的痛苦;冻干品,溶解速度快,并且未出现静脉炎现象,建议考虑采用冻干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我们研制的体表希氏束电图实时检测技术,测定了10例正常人。实验于晚上进行,被试者口服安定、安眠酮入睡后记录单次心跳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得的P—H间期为121.8±14ms(M±SD,以下同),H波宽为16±3ms,H—V间期为35.9±7ms。本检测为本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自制的体表希氏束电图实时检测仪检测55例心律失常患者。结果表明,本法能记录单次心跳的希氏束电位,检出率达80%,但须在良好的屏蔽下进行,多数病员需静注安定以抑制肌电干扰。本法对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各类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等诊断,可提供重要信息,以补充体表心电图的不足。但对房颤、房扑、预激综合征等不适用。作者对本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值异常与患儿继发免疫紊乱,导致感染及重症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9例,经化疗骨髓持续缓解(CCR)9-12个月和21-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4.0×109/L时,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美国BD公司)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CD19+、CD16/56+细胞的百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T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失调,CD4+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数上升(P<0.05),CD4+/CD8+细胞比值严重倒置(P<0.01),CD19+细胞百分数下降(P<0.05),临床上常见白血病患儿易感染和多发严重感染亦与此有关。2.CD16/56+标记的自然杀伤细胞并不随化疗次数增加而有变化(P>0.05),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3.A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细胞百分数无改变(P>0.05)。结论 ALL患儿免疫活性细胞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受到明显影响,有必要尽早进行免疫干预治疗,以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抗感染能力,恢复机体的免疫监督能力。对CD19+细胞减少,在感染发生时,给与丙种球蛋白,可减轻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儿童血友病A临床特征的总结,了解不同分型的血友病出血程度的不同及长期反复的关节出血引起关节功能的损伤。方法:对36例血友病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9个月~16岁,其中重型21例(58.3%)、中型11例(30.6%)、轻型4例(11.1%)。结果:①36例患儿第一次出血年龄均在3个月~8岁。②自发性出血27/36例,重型19例(52.7%)最多见;损伤后出血9/36例。③关节出血为最常见。④重型及中型患儿年龄>8岁后出血频度平均1周1次左右,最短3~4d1次,<8岁及年长患儿在8岁前出血频度为平均1个月左右1次;轻型患儿平均3~4个月1次。⑤16/36例(44.4%)患儿出现关节损伤,均为重型及中型患儿,年龄为10~16岁。⑥20/36(66.6%)例患儿不能在每次出血时及时接受替代治疗。结论:血友病A是一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其分型越重,自发性出血的概率及出血程度越重。关节出血是血友病A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反复关节出血可引起关节退行性改变,最终丧失关节功能。预防治疗对减少出血,防止关节损伤,提高血友病患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并肺部真菌感染57例早期诊断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并肺部真菌感染(PFI)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与防治策略.方法 对2004年3月-2010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3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并PFI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患儿发生PFI 60例次,按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标准,确诊PFI 5例次,临床诊断PFI 30例次,拟诊PFI 25例次.结果 1.急性白血病患儿中PFI的发生率为43.18%(57/132例).发生PFI时距确认基础疾病的中位时间为7.2个月(5 d~50个月),其中≤12个月占70%(42/60例),>12个月占30%(18/60例).2.胸部CT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间质改变、云絮状改变及结节影,严重者伴胸腔积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PFI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1.5×109L-1)占71.7%(43/60例次),其中中性粒细胞缺乏(<0 5×109L-1)占40.0%(24/60例次).4.1,3-β-D葡聚糖实验阳性占70.5%(31/44例次),阴性占29.5% (13/44例次).57例患儿真菌培养出念珠菌7株,酵母菌2株.5.治疗有效率为95.0%(57/60例次),抗真菌单药及联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3.3%和41 7%.结论 1.真菌感染是儿童急性白血病继发重症感染的主要病原学之一.2.胸部CT对PF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微生物培养在儿童中阳性率较低.3.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提高PFI疗效的关键.若伴早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应及时加压给氧或辅助机械通气,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合并真菌感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合并真菌感染的因素及其感染病原学特点。方法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按EORTC诊断标准。分析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结果共17例白血病患儿21次并发真菌感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4例;合并真菌感染率为27.6%。感染部位主要位于上呼吸道(61.9%)。病原菌培养均示浅表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酵母样菌。化疗阶段是白血病患儿合并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免疫功能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临床上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白血病患儿合并真菌感染与疾病本身、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化疗阶段相关。因此,免疫支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性。方法:用pH计法测定溶解和稀释后的泮托拉唑钠pH值的变化,同时测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5 h内溶液较稳定,用其他输液溶解和稀释溶液均不太稳定,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P<0.05)),pH有明显下降,颜色有加深的现象。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且即配即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