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下,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间手术模式与普通住院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间手术模式和普通住院模式各50例患者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纳入的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日间手术组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普通住院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间手术模式和普通住院模式患者的改良MacNab优良率分别为91.7%和92.0%(P>0.05)。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间手术模式下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切实有效,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纤维环:是保持椎间盘强度与脊柱稳定性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在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每层纤维环间呈60°夹角斜行排列,这类特殊的交错网状架构,令纤维环拥有较强的抗拉性能与压缩性,能够预防髓核往外突出,对保持椎间盘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背景:构建既具有仿生结构又具备合适可降解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仍是难点。 目的:以聚己内酯和聚二恶烷酮为原材料制备仿生可降解支架并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5组不同比例支架(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分别为70/30、50/50、30/70组、聚二恶烷酮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纤维直径、孔径;测量支架的力学性能和接触角;通过体外模拟和皮下埋植观察支架体外、体内降解情况;检测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通过CCK-8和死活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和存活情况。实验于2016-03-02经天津市天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各组支架纤维粗细均匀,纤维成60°角;②力学性能分析显示单纯聚二恶烷酮支架的拉伸和压缩模量最低,不符合纤维环力学要求;聚己内酯组的力学性能最佳,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力学性能适中;③亲水性检测结果表明聚二恶烷酮含量越多,支架亲水性越好;④支架降解情况分析显示,对于组织工程纤维环再生修复来说,单纯聚二恶烷酮和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30/70支架降解过快,聚己内酯组的降解过慢,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降解速率较合适;⑤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分析显示支架中聚己内酯比例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⑥CCK-8和死活细胞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三组混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并且存活率高;⑦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两组支架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环结构,同时具备合适可降解性、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适合用于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构建。 ORCID: 0000-0001-9088-4222(张维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以聚己内酯 (PCL) 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 为原料构建仿生可降解纤维支架, 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以PCL、 PLGA混合物为原料, 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PCL-PLGA混合支架作为实验组, 纯PCL支架作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成品支架微观结构 (纤维直径和孔径), 测量孔隙率; 使用力学加载装置测量支架的弹性模量; 体外监测支架降解情况; 对支架接种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HWJ-MSCs) 后采用CCK-8法和细胞Live/dead染色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的纤维直径、 孔径和孔隙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EM镜下可见支架纤维取向性好, 纤维成角60°; 混合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为 (1.42±0.11) MPa, 拉伸弹性模量 (5.47±0.23) MPa; 纯PCL支架的压缩弹性模量为 (2.36±0.19) MPa, 拉伸弹性模量 (8.95±0.22) MPa; 体外降解检测结果表明混合支架的降解周期和纤维环自我修复过程相适应; CCK-8检测和细胞Live/dead染色结果显示HWJ-MSCs在支架上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和活性。结论 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的 PCL-PLGA纤维支架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环的微观结构, 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合适的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仿生圆周取向微米纤维支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以聚己内酯溶液为原料,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模拟天然纤维环结构, 制备三维圆周取向的微米纤维支架。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支架宏观结构; 扫描电镜、 Micro-CT对支架微观结构、 孔隙率、 纤维直径进行测定; 兔纤维环细胞复合微纤维支架体外培养14 d, 运用扫描电镜、 Live/dead染色评价支架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DiI标记细胞膜和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长入和生长情况; H&E染色、 番红O染色、 Ⅰ型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在支架上的行为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体视显微镜显示, 纤维环支架呈类似天然纤维环的圆环结构; 扫描电镜和Micro-CT显示, 支架呈3D圆周取向纤维结构, 纤维之间无粘连。纤维环支架的孔隙率为69.33%±6.67%, 纤维直径为 (16.13±2.77) μm。扫描电镜和鬼笔环肽染色见细胞呈长梭形并沿纤维方向铺展, DiI标记细胞膜显示培养14 d后纤维环细胞长入支架内部。组织学染色显示纤维环细胞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均可沿微米纤维呈取向性分布。结论 以聚己内酯为材料, 采用湿纺成形法制备的微米纤维支架可诱导纤维环细胞取向性生长, 并诱导细胞外基质取向分布, 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理想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5.
李慧英  杜立龙 《天津医药》2018,46(9):1023-1026
骨科医生主要通过X线片、CT和MR等影像学资料进行病情分析和诊断治疗,往往依赖医生的经验,且缺乏立体的视触感。近年来,3D打印技术迅猛发展,其可将患者虚拟的影像迅速转换成三维实体物件,并且可实现材料结构的个性化定制以及与病变部位的解剖学匹配,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另外,三维组装细胞和材料的生物打印技术有望实现骨肌组织的再生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3D技术在骨科应用的前沿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建立可用于椎间盘缺损修复研究的纤维环部分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使用 image J 1.46r 软件测量 5 根羊脊柱 X 线片 T12/L1~L6/S1 椎间隙高度, 轴向剖开 T12/L1~L6/S1 椎间盘, 测量拟作缺损处纤维环厚度, 使用 11 号尖刀在 3 根离体羊脊柱 T12/L1~L5/6 椎间盘左前方制作上底 3 mm、 下底 5 mm、 高 5 mm、 厚 3 mm, 下底朝向髓核的梯形缺损, 上述羊脊柱均取自 1 岁龄绵羊。采用微创外侧手术入路在 2 只 1 岁龄绵羊 T12/L1~L5/6 椎间盘左前方制作相同规格的梯形缺损。通过轴向剖开椎间盘测量梯形缺损的边长、 对切取的纤维环和少量髓核称质量, 以此评估所制作的椎间盘梯形缺损。结果 绵羊腰椎间隙高度为(4.45±0.28) mm, 拟作缺损处纤维环厚度为(4.08±0.50) mm, 分别与拟作梯形缺损的厚度 (3 mm) 和高度 (5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离体羊腰椎间盘梯形缺损的上底(3.03±0.09) mm、 下底(5.03±0.09) mm、 高度(4.97±0.10) mm 和厚度(3.02±0.06) mm 分别与梯形缺损预定值(上底 3 mm、 下底 5 mm、 高度 5 mm 和厚度 3 mm) 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从离体和在体的羊腰椎间盘梯形缺损处取出的纤维环及髓核质量分别为 (0.162±0.011) g 和 (0.166±0.014) g,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微创外侧手术入路, 使用实验中制作梯形缺损的方法可以简单、 安全、 可靠地制作出符合要求、 能用于椎间盘缺损修复研究的羊纤维环部分缺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以丝素蛋白为材料构建的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以丝素蛋白溶液为原料, 分别采用石蜡球致孔法和相分离法制备三维多孔一体化纤维环-髓核支架。采用体视显微镜、 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内部结构, 测定双相支架纤维环相和髓核相的孔径、 孔隙率及一体化压缩弹性模量; 分离培养兔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 接种至双相支架的相应部位, 体外培养 48 h, 扫描电镜、 死活 (Live/dead) 细胞染色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CCK-8 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可见双相支架纤维环相和髓核相均呈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 孔隙高度连通, 纤维环髓核交接区域结合紧密; 纤维环相孔径为 (220.0±23.1)μm, 髓核相孔径为 (90.0±17.8) μm; 孔隙率分别为 91%和 93%; 一体化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 (150.7±6.8) kPa。扫描电镜可见均匀地黏附在支架表面, 细胞周围有细胞外基质分泌; Live/dead 染色显示细胞在支架上活性良好, 无死细胞;CCK-8 增殖分析显示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结论 以天然丝素蛋白构建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 具有良好的孔径、 孔隙率和细胞相容性, 一体化支架两部分结合紧密, 并且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 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理想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兔髓核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兔髓核细胞,与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在体外复合培养,建立组织工程化髓核模型,通过扫描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观察细胞在支架上1周和3周的生长及增殖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呈球状均匀地贴附在支架内部。细胞-支架复合体HE染色可见支架内部有大量髓核细胞,甲苯胺兰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培养3周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成层黏附于支架表面,细胞重叠生长,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HE染色可见支架内部有大量髓核细胞填满支架孔隙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甲苯胺兰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3周组蛋白多糖含量(52.4±4.5)ng/ml明显高于1周组(29.3±3.6)ng/ml,P<0.05,3周组的II型胶原含量(24.3±1.8)ng/ml明显高于1周组(15.16±1.5)ng/ml,P<0.05。[结论]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分泌大量类似髓核样细胞外基质,可以用于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髓核。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的原因,虽然已有一些探讨与研究,但其退变的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信号转导的机制,将有助于人类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并可能从中找到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方法。笔者就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信号通路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前路腰椎间盘切除减压零切迹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discectomy and fusion,ALD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设计、制作前路腰椎撑开器,作用为维持椎间隙撑开并显露椎间隙后缘。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1例,男1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