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种植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上颌牙列缺损患昔21例(23侧)行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及人工骨材料植入,同期植入种植体57颗。术后1,3,6,9月复查种植体骨结合及上颌寞情况。I期术后4~6月行Ⅱ期手术,Ⅱ期术后2~3月行上部修复。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症发生,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均形成良好骨结合,术后6~9月完成种植体上部修复。结论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行之有效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中切牙模型,分析平台转换基台连接方式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平台转换基台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olidworks画图软件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中切牙模型,基台采用传统平齐对接(Normal Model,N)和平台转换(Platform switching Model,PLS)设计,将数据导入ANSYS11.0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分布分析。垂直舌侧牙面进行加载,载荷为118N,比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各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两种模型皮质骨最大应力值均位于种植体颈部颊侧骨皮质,N和PLS最大VonMises应力值分别是50.08Mpa、37.34Mpa.两种不同设计钛基台周围的应力值分别是133.05Mpa、284.15Mpa。结论与平齐对接形式相比,平台转换设计可减少种植体颈部皮质骨组织的应力,但同时使基台肩台、种植体颈部、牙冠颈部所受应力增加,两种模型松质骨应力大小相似。  相似文献   
3.
人工种植牙已逐渐成为修复牙齿缺失的重要手段,在义齿修复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原理、材料和方法已无庸置疑。作为一项多个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种植牙不仅对经济有很强依赖性,同时也对其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学科意味着种植牙是一个团队交流与合作的结晶,各成员间有效的沟通,各司其职,高效工作是除种植器械、种植技术外种植成功的重要保障。种植义齿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种植医生无疑是团队的灵魂与核心,主导着整个治疗过程,但医技、医助及医护间的配合无疑也是整个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抽取70例接受TURP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快、用药剂量小。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老年病人TURP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牙颌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模式和临床应用体会,为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方法:报道1例全口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修复诊疗全过程及3年追踪观察的临床疗效。结果:19枚种植体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修复前均达到骨结合;义齿固位效果良好,达到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要求,疗效满意。结论:全口无牙颌的种植义齿支持式固定修复可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患者容貌,临床效果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牙颌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颌骨缺损患者种植修复重建咬合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咬合重建,除1例采用固定修复外,其余均采用活动义齿修复,其中采用磁性固位的覆盖义齿修复3例,杆卡式修复2例,球帽式修复2例,套筒式覆盖义齿修复1例,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修复1例。结果:经过12~48月的临床观察,除杆卡式修复的1例患者由于软组织较厚,牙龈在带入6月时出现增生外,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临床症状。38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种植技术结合适当的修复方法能够使颌骨缺损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肺癌患者插入双腔气管导管(DLT)诱发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年龄65—80岁,体重45~75kg,ASAⅠ~Ⅱ级择期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右旋美托咪啶1μg/k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4μg/L的浓度,麻醉前15min内静脉注射完毕.c组持续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给完药后4分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观察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泵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时(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1min(T4)、3min(T5)及5min(T6)各时间点的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数值。结果两组间T0时SAP、DAP、MAP和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D组SAP、DAP、MAP均较C组升高(P〈0.05);D组T1时HR比C组降低(P〈0.05)。T3至T6时,D组患者的SAP、DAP、MAP和HR均比c组要低沪〈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老年肺癌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诊疗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行有创性及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共5364例,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无痛组.传统组给予传统方法麻醉,无痛组采用无痛注射术麻醉.结果:无痛组多项生理指标,并发症和Ramsay镇静评分等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虽然无痛诊疗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技术,但其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修饰的喷砂大颗粒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 and acid-etched,SLA)钛片对糖尿病小型猪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比较实验室进行。选取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5只,用链脲佐菌素(STZ)随机诱导3只小型猪建立糖尿病模型,作为糖尿病组(diabetes model group,DM组);另2只正常饲养,作为非糖尿病组(non-diabetes model group,NDM组)。利用化学偶联法将RGD多肽接枝到SLA钛片上。每只小型猪上颌骨按预定方案植入6枚直径为5 mm的钛片,其中包含3枚SLA钛片(分别为DM-SLA组和NDM-SLA组)、3枚RGD多肽修饰的SLA钛片(分别为DM-RGD-SLA组和NDM-RGD-SLA组)。在植入钛片后1个月处死动物,取上颌骨,4%多聚甲醛固定。用MicroCT、硬组织切片以及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各组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h.Th)、骨小梁数量(Th.N)和骨小梁间隙(Th.S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硬组织切片分析显示,NDM-RGD-SLA组的钛片周围骨结合率(64.8% ± 18.4%)与DM-RGD-SLA组(33.9% ± 11.7%)、NDM-SLA组(39.5% ± 20.9%)和DM-SLA组(36.4% ± 1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1)RGD多肽对SLA钛片周围骨结合有明显促进作用。(2)在实验的观察期内,动物是否患有糖尿病,对钛片与颌骨的骨结合无明显影响;当SLA钛片复合RGD多肽后,能明显促进非糖尿病动物的骨结合,但对糖尿病动物的骨结合作用不明显,提示糖尿病可能抑制了RGD多肽的促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2月中旬到1983年1月,南票邱皮沟矿区发生一次成人流行性腹泻的严重流行。发病率为18.4%,后经证明本病病原为新轮状病毒,为了保障人民健康防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