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总结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2 0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认识本病,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病例,共2 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 2∶1。患者年龄2 8~77岁,平均年龄4 8岁。在既往史中发病前有脾切除术史者7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2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或分流术5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0~5 8d ,平均2 2d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例;重症胰腺炎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例;有肢体深静脉血栓史3例;既往体健3例…  相似文献   
2.
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引流术(EUS-PDD)是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一项用于治疗症状性胰管高压的新型微创技术。随着EUS-PDD临床应用的增多, 其手术指征、技术要点、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有了新的进展。本文重点讨论EUS-PDD在慢性胰腺炎合并症状性胰管高压、胰肠吻合口狭窄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以期为临床医师进一步认识、选择、应用该治疗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闻  刘红艳  黄正 《卫生研究》2011,40(1):57-60
目的构建表达luxAB发光基因的铜绿假单胞基因工程菌。方法用BglⅡ酶切pUC-luxAB质粒,回收luxAB片段与BamHⅠ酶切的质粒载体pBBR1MCS-5连接形成重组质粒pBBR-luxAB,再转化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庆大霉素抗性、氯霉素抗性、发光检测多重筛选含有pBBR-luxAB重组质粒的的阳性克隆,并设立对照菌株。抽提pBBR-luxAB质粒、酶切、凝胶电泳,验证质粒构建的正确性。通过二亲本杂交方式将pBBR-luxAB质粒导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构建基因工程菌铜绿假单胞菌(pBBR-luxAB)并对其进行质粒传代稳定性、发光动力学曲线以及发光度和活菌数关系进行测定。结果成功构建pBBR-luxAB重组质粒并且确定其成功转入铜绿假单胞菌中,连续转接4次后质粒保持率仍可达93%。在加入底物20min后,重组菌发光强度趋于稳定水平(1.32mV/ml),其发光强度与活菌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5)。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luxAB发光基因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pBBR-luxAB)。  相似文献   
4.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发生的非静脉曲张原因造成的出血。这类临床常见的疾病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除内镜下止血外,内镜前、内镜后的评估和治疗也是NVUGIB患者临床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内镜技术和临床管理不断完善,相关临床诊疗的国际研究和指南已经更新,但部分临床决策的争议仍然存在。本文主要对NVUGIB患者的内镜诊疗前、中、后的管理现状进行回顾和讨论,旨在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助益NVUGIB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置胆管支架治疗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疾病中心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对131例住院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行138例次放置胆管支架的诊治经过,分析其黄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放置了胆管支架,术后3d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并发症为胆管炎及胰腺炎.结论 放置胆管支架为治疗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是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和内毒素在梗阻性黄疸致病机制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是临床常见的表现。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常死于感染和败血症,提示机体术前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梗阻性黄疸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降低,细菌清除能力减弱。肠道来源的细菌和内毒素逃脱肝脏枯否细胞的监视,进入血液循环。有研究发现梗阻性黄疸常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如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自由基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操作模式的转变,对于ERCP的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因胆管疾病行诊治性ERCP的患者120例,其中选择常规插管法插管60例,使用导丝插管法插管60例.分别统计分析2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的目标管腔插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和术后7 d内的胰腺炎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导丝插管组患者较常规插管组的插管成功率高(P<0.05).除外其他因素,与常规插管相比,采用导丝插管患者的操作时间缩短.常规插管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0.0%(6/60),感染发生率为23.3%(14/60);导丝插管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为3.3%(2/60),感染发生率为10.0%(6/60).2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ERCP中应用导丝进行目标管腔插管的操作模式,减少了操作的时间,显著提高了操作成功率,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还需进一步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学(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内镜医师和腹腔镜医师的广泛关注,成为微创技术领域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国内外NOTES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NOT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有关NOTES临床应用的研究也大量发表。同时,有关NOTES操作平台、器械研发和临床应用的报道也不断增多。本文就目前NOTES临床应用进展和相关的操作平台、器械的研发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评价网膜填塞法闭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胃壁瘘口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9只杂种犬经胃前壁内镜下全层切开(10 mm),经此入路完成NOTES腹腔探查术,其中12只应用网膜填塞法闭合胃壁瘘口(网膜填塞组),17只内镜钛夹闭合(钛夹组),闭合成功动物术后存活2周。比较两种胃壁瘘口闭合术的操作耗时、闭合成功率以及瘘口愈合和腹腔感染发生率。结果网膜填塞法闭合胃壁瘘口的成功率为91.7%(11/12),高于内镜下钛夹闭合方法成功率82.4%(14/17),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网膜填塞闭合法操作平均耗时(11.7±2.1)min/例次,明显低于钛夹闭合法(25.0±5.6)min/例次(P<0.05)。25只动物胃壁闭合成功后者术后均存活14 d,复查胃镜见胃壁瘘口愈合良好。处死后实验动物未发现腹腔严重感染及明显脏器损伤;网膜填塞组8只犬(72.7%,8/11)可见胃壁瘘口处胃壁浆膜面黏连,显著高于钛夹闭合组(14.3%,2/14,P<0.05)。结论网膜填塞法能有效闭合NOTES经胃壁瘘口,与传统内镜钛夹闭合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但容易发生瘘口黏连是其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4组模型。于2次术后第14天留取肺组织匀浆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肺匀浆液TNF-α水平,生化法检测10%肺匀浆液NE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梗阻性黄疸及内外引流术模型。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肺TNF-α、NE水平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100.893 pg/mL±21.271 pg/mL vs 64.091 pg/mL±13.034 pg/mL,P<0.01;50.396μg/mL±17.388μg/mL vs 39.718μg/mL±9.625μg/mL,P<0.05)。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75.141 pg/mL±15.849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而通过胆汁外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仍较高(112.129 pg/mL±36.886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无差异(P>0.05)。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大鼠肺NE水平均降低(39.390μg/mL±12.410μg/mL、44.790μg/mL±16.681μg/mL),但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内引流明显(P<0.05)、外引流无差异(P>0.05),且内引流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升高,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时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甚至接近正常,而胆汁外引流术没有改善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示术前利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梗阻性黄疸缓解肺部炎症反应优于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