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5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我科1975~1989年收治原发性筛窦癌9例。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病史较长。X片和CT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老年多原发性食管癌14例肖小炜1黄忠荣1张永刚1李长青2白芬芳1熊南平11湖北省江汉油田中心医院4331242湖北省肿瘤医院430070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neoplasms/etiologyNeoplasms,mu...  相似文献   
3.
李长青  周跃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48-3349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脑脊液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脑多肽(VIP)含量变化以及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行走能力,VAS疼痛程度评定,感觉、运动、腱反射改变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及脑脊液中神经肽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脑脊液中SP、VI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SP、VIP水平与行走能力呈显负相关(P<0.05),与疼痛评分呈非常显(P<0.01)或显(P<0.05)正相关。临床体征阴性组与阳性组间脑脊液中SP及VIP含量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脑脊液中SP、VIP含量明显升高,且行走能力严重障碍升高更加明显。表明上述改变与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发生存在着显的相关关系。而与临床上是否出现感觉、运动、腱反射、直腿抬高角度等的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疗效评价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12例施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2~35℃,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结束能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0%,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1例心房切口缝合针眼渗血,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2h发生急性肺梗塞,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有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手背侧逆行撕脱伤临床比较多见,处理不当常会造成手部缺陷。Urbaniak对手部戒指撕脱伤的处理,主张一期血管重建修复,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病例皮瓣本身和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挫伤,不宜行血管重建一期修复。我院自1995年对8例手部逆行撕脱伤采用延迟一期修复的方法,取得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and technical skills of 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with 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re were 12 men and 9 women, with the mean age of 51.7 years.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occurred at the L4.5 in 7 patients, and at the L5S1 in 14 patients. According to Meyerding classification, 13 cases were of Grade Ⅰ, 7 of Grade Ⅱ, 1 of Grade Ⅲ.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guiding by fluoroscopy, the surgeries performed minimally invasive microendoscopic(METRx) techniques for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interbody cage fusion and novel Sextant-R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techniques for deformity reduction and fixation. Results Seventeen cases were followed up 1 year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 low back pain VAS reduced from preoperative 6.0±2.6 to postoperative 2.9±2.5. The average leg pain VAS decreased from preoperative 6.7±3.3 to postoperative 2.8±1.6. The average ODI decreased from preoperative 44.3% to post-operative 27.1%. The Nakai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was 90%.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170 min, blood loss 160 ml, and postoperative stay in bed 7.5 d. The sagittal spondylolisthesis rat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preoperative 35.5%±2.5% to postoperative 8.3%±7.5%. The lordotic angle from preoperative 11.5°±1.7° in-creased to postoperative 16.8°±9.5°;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from preoperative (5.4±2.5) mm increased to postoperative (9.1±3.0) mm. According to Lenke judgement for fusion, complete fusion rate was 76%, in-complete fusion rate was 12%, nonfusion rate was 12%. Conclusi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microendo-scopic (METRx) assisted with a novel Sextant-R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systems for deformity reduction and fixation to treat 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is not only a minimally invasive and safe surgical tech-nique, also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deformity reduction and fixation.  相似文献   
7.
晚期肌性斜颈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得不到早期正确的治疗,随年龄增大,出现较严重的头颈偏斜,面部不对称,头颅畸形,颈椎弯曲畸形,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于近五年收治晚期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12例,通过系统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6~21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前,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已经从经验治疗迈进了循证医学时代。卒中单元已经过循证医学证实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最佳方案,继北京、上海之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率先在西部地区引入这一管理“模式,并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饮水卫生和健康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净水器的发展也从单一活性炭净水器逐渐演变成矿化、磁化等多功能净水器,进而发展成多种净水材料有机组合的复合型净水器。现就我国净水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简要评述如下。1活性炭净水器活性炭是除了反渗透膜以外唯一能去除...  相似文献   
10.
人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phosphotaseandtensionhomologdeletedfromchromsome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喉组织 ,2 0例癌旁组织和 6 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喉组织和 2 0例癌旁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 ,15 % (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阴性 ,31.7% (1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弱阳性 ,5 3.3% (32 /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阳性或强阳性 ;PTEN阴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77.8% (7/ 9) ;PTEN阳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33.3% (17/ 5 1)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83.3% (5 0 / 6 0 )的喉癌呈PCNA阳性表达 ,显著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 (P <0 .0 1)。晚期、低分化、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分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CNA可作为喉癌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