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0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控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采取卫生行政和疾病控制部门协调、对项目乡村干部和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基线调查、确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并在乡村卫生院(室)实施,实施后随机抽样追踪调查与评估。结果试点研究期间共计开出有效健康教育处方1882人份,作为宣传单自由阅取约4000人份。项目实施后家庭户主知晓率提高近40%,学生知晓率提高约25%,健康教育处方接受者总体知晓率为63.40%,较基线(8.91%)显著提高。干预后炉灶密闭使用率和烟囱出屋率均显著提高。项目乡村居民已全部不用敞煤火干燥玉米,辣椒煤火干燥率显著减少,密闭保存率显著提高。78%的地氟病防治卫生知识知晓人群已向他人讲解传播,47%的人已采取降氟措施。结论地氟病健康教育处方试点工作在促进病区人群自我保健与防护意识、行为改变和形成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为深化贵州省地氟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研究,探讨地氟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以及为在全省推广运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达圣  安冬  何平  梁音  靳争京  胡小强 《贵州医药》2007,31(10):883-886
目的评价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砷污染的效果。方法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禁止开采高砷煤和改良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强有力的健康促进,在病区,砷中毒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高砷煤开采得到基本禁止;全部家庭用上了有排烟设施的炉灶,炉灶正确使用率达到90%;家庭玉米和辣椒正确干燥率均达到90%以上;大多数家庭已经养成烹调前淘洗食物的习惯,有效的将煤烟排出室外,基本避免了玉米和辣椒等食物污染,减少了砷的摄入量,机体尿砷排泄显著减少,接近正常人排泄水平。结论在地砷病区实施综合控制措施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病区之一,主要的流行因素是由于病区住户敞灶燃煤取暖、炊事、烘烤粮食和辣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全省87个县有37个属于地氟病流行县,病区主要分布在省内煤炭资源丰富的中西部,病区受威胁人口1 900多万,其中氟斑牙患者约1 000万,氟骨症患者约64万,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达65%.地氟病的严重流行,对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病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3个县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目的评估贵州省白云、西秀及龙里3个县(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考核学生和妇女目标人群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形成率和室内氟污染控制情况。结果被抽样单位,学生和妇女目标人群地氟病防治卫生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室内存放的玉米、辣椒及室内空气含氟量均显著下降。结论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健康教育应作为贵州省地氟病控制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自2005年起,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在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良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如何使病区农户能坚持正确使用改良炉灶,改变相关不良生活习惯,巩固防治成果是改良炉灶后续管理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继续在病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等后续管理措施。为掌握病区改良炉灶控制燃煤型地氟病后续管理的效果,于2009年11月对普定、毕节、六枝3个县(市、区)2005年改良炉灶的乡村进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6.
大鼠小肠原位灌流研究铝,氟混合物的吸收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xtures of aluminum an fluorine in two different ratios in 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buffered media of pH 7.0 were perfus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small intestine of the in vivo rat over a period of 40 min. The contents of aluminum and fluorine in the portal vein blood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perfusion periods were detected and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uorine absorp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mixtures. An obviously large amount of aluminum was absorbed in the mixture with a higher proportion of aluminum (4660 micrograms/ml Al + 200 micrograms/ml F/L), while in the mixture with a lower dose of aluminum (860 micrograms/ml Al + 200 micrograms F/L), a small quantity of aluminum was absorbed. It is evident tha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aluminum inhibits fluorine toxicity is that aluminum decreases the intestinal fluorine absorption by the formation of aluminum fluoride complex.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儿童氟斑牙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等作了探讨。儿童氟斑牙除对牙齿发育有严重影响外,还影响牙齿外观,危害极大。儿童氟斑牙的发生除与营养状况有关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但是近年来随着来越多的氟化物的应用使得人体摄氟渠道增多,因此需要以总摄氟量的概念审视儿童氟斑牙的发生,本文提出:控制总氟摄入量是预防儿童氟斑牙的根本措施,在控制总摄氟量的基础上,病区儿童需要加强营养,尤其关注母乳喂养,慎用含氟牙膏,避免长期接触含氟物品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国家标准调查方法进行。结果西南地区A点海拔1700米,高寒潮湿,年均人收入750元,烘烤玉米食入量约占主食的20%,日人均总摄氟量约8mg,氟骨症检出率55%,无混合型氟骨症患者。西南地区A点海拔1450米,年均人收入400元,烘烤玉米食入量占50%以上,日人均总摄氟量约23mg,氟骨症检出率68.57%,混合型氟骨症检出率为3%,重度和总体氟骨症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A点。结论我省西北贫困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较重,除与摄氟量有关外,主要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此外,地质地理与气候条件也影响病情。  相似文献   
9.
将断乳2周 Wistar 大鼠分为4组;Ⅰ(对照),Ⅱ(650ppmNaF7周),Ⅲ(650ppmNaF12周)和Ⅳ(650ppmNaF7周,停氟5周)。氟拌饲喂养。实验结束后测定骨钙、磷和氟含量,并作骨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显示,大剂量摄氟情况下,大鼠早期就因骨吸收增强而导致了骨质疏松。随继续摄氟,主要表现为骨形成抑制,从而引起严重的骨质疏松。饲大剂量氟7周停氟5周后,动物骨量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尿液在不同条件的储存待检过程中氟含量值的变化。方法常规收集健康成人尿样,在不同条件下储存并分别于采样后3、7、15d、1、3、6个月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含量,比较时间、温度以及防腐对尿氟值的影响。结果尿氟含量从第3d至第6个月下降了0.156~1.266mg/L,尿样防腐保存与不防腐保存在-20℃,0~4℃下时有显著性差异,在室温下差异不显著;无防腐剂的尿样比加防腐的尿样氟含量值下降明显;尿氟含量值随保存时间延长均有下降,尤其是在保存1个月后下降明显。结论待检时间、防腐剂的使用、温度都是影响尿氟含量变化的因素,尿样保存的适宜条件应在-20℃、0~4℃下防腐保存,以15d内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