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针对血瘀证的治疗法则。它肇始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至清代王清任、唐容川等充实提高,使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范围更加扩大,由于不断取得可靠的疗效,使祖国医学锦上添花。本文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几点意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表现为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偏瘫、瘀斑,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半身不遂的范围.我们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20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类脑血管病。发病后,不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其临床症状均可有神志障碍、感觉异常、半身麻木、偏瘫、青紫舌、脉迟涩等血瘀证表现。我们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法为主,对200例急性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根据临床资料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利用各种开会和下乡的机会,深入农村,采取一看(看治疗效果)二听(听病人反映,听各种介绍)三调查(向患者、医生、重点单位调查)的方法,对全市农村中西医结合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农村的中医、西医、群众和领导都认识到,越是基层,中西医越需要结合。农村医生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的一支可靠队伍,广泛的农村医疗活动将是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这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为感觉异常,偏身麻木、偏瘫、青紫舌、脉迟涩等血瘀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半身不遂的范畴。我组近年来用活血化瘀法,对162例脑梗塞所致的半身不遂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根据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淤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探讨有效的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措施,我们于1984年9月至1985年3月,对30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了静滴活血化淤灵的临床观察,并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甲皱微循环治疗前后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拴塞这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为感觉异常、周身麻木、偏瘫、舌青紫、脉迟涩等血瘀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我室于近年来采用活血化瘀法,对162例脑梗塞所致的半身不遂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根据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一、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中男性101例,女性61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2岁,其中40岁以下2  相似文献   
8.
9.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舌下血管的观察简便易行,患者乐于接受。本文就舌下血管异常变化,对血瘀证的诊断意义作初步探讨。一、舌下血管异常在血瘀证的发生情况:本文统计分析1,001例具有典型血瘀证的不同病例(其中包括大连市中医院李寿山报告的135例血瘀证病例)的舌下血管异常发生率,发现冠心病、心肌梗塞、慢阻肺、肺心病、脑梗塞、慢性肝炎、肝硬化、脉管炎、糖尿病、紫癜、痛经等患者舌下血管异常者比例较高,说  相似文献   
10.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舌脉对血瘀证诊断有较大意义,方法简便,易为患者所接受。笔者特对此进行了研究。观察方法:自然光线下,使患者张口抬舌45度,观察舌体腹面舌脉的变化。将舌体腹面分为三个侧带和上下两个部分。以舌系膜带至伞襞为内侧带:伞襞至舌侧缘分为两等分,内为中侧带,外为外侧带。以系带终点为点划一水平线,将舌体腹面分成上下两部分。舌脉曲张主要分布于中侧带以内的下部,而无出血瘀斑(点)者,为舌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