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杨雪梅  邱红梅  田蜜  李苌青  周岐新  谢炜  蒋青松 《中草药》2017,48(15):3122-3126
目的测定姜黄素(CUR)与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_1(h PPARγ_1)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确定CUR是否为h PPARγ_1的天然配体。方法通过放射性标记配基竞争结合实验和反式激活报告基因分别检测CUR与h PPARγ_1的结合活性和功能活性。结果 CUR与h PPARγ_1结合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8.82±0.74)μmol/L,抑制常数(Ki)为0.72μmol/L;CUR对h PPARγ_1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7.3μmol/L,最大活性倍数(E_(max))为43.3。结论 CUR不仅能与h PPARγ_1受体结合,而且能激活h PPARγ_1,可能是h PPARγ_1的天然配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探讨MIC与β-内酰胺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全院分离出的耐阿莫西林革兰阴性杆菌73株,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MIC;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进行定性检测和活性测定。结果13.7%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l,86.3%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l;酶活性<1000U、1000~10000U、>10000U的细菌分别为53.42%,41.10%和5.48%;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其它革兰阴性杆菌的酶活性中位数分别为1343.32、1584.71、301.675、256.41和984.33U(Kruskal-WallisH检验,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多呈高度耐药,且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酶活性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酶活性和MIC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系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blaSHV-5进行基因重组表达,为建立SHV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产blaSHV-5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blaSHV-5基因片断,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后,Nitrocefin显色结合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酶活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900bp的DNA条带,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V后筛选到大小约为5.4kb的重组质粒,Sac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可切下大小约900bp的插入片段,DNA测序发现插入片断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31500的重组蛋白。重组菌裂解液对nitrocefin显示出较强水解活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5在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中实现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酶的纯化等相关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blaSHV-5进行基因重组表达,为建立SHV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产blaSHV-5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blaSHV-5基因片断,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 V构建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后,N itrocefin显色结合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酶活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900bp的DNA条带,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 V后筛选到大小约为5.4kb的重组质粒,S acⅠ和E coRⅠ双酶切后可切下大小约900bp的插入片段,DNA测序发现插入片断的基因序列与G enB 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31500的重组蛋白。重组菌裂解液对n itrocefin显示出较强水解活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5在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中实现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酶的纯化等相关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2000年以来各地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质量合格文献,文献中的数据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种类肠杆菌科细菌菌株进行归类、计算和分析。结果共筛选文献68篇,经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种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0-2008年分别增长了18.4%、18.8%,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与产ESBLs检出率增加密切相关,而非产ESBLs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2005年来有增长趋势。结论 2000-2008年我国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的增长可能主要由产ESBLs菌的流行所致,其次同非产ESBLs菌耐药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产ESBLs液化沙雷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索液化沙雷氏菌临床分离株CR04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液化沙雷氏菌CR04株进行MIC检测,提取耐药菌β-内酰胺酶,并测定其酶活性。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鉴别耐药菌的ESBLs表型.进行结合传递实验并提取耐药菌质粒.进一步根据常见的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寡核苷酸引物,以耐药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头孢他啶对液化沙雷氏菌CR04株的MIC为512μg/ml,其酶活性为837.9U,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证明为产ESBLs耐药菌,结合传递实验表明产酶基因能传递给受体菌。从耐药菌中提取出大小约为10kb的质粒,以质粒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的β-内酰胺酶blaSHV-5、blaSHV-1、bLaSHV-2、blaSHV-7、blaSHV-8、blaSHV-12、blaSHV-54、blaSHV-34基因高度同源,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β-内酰胺酶blaSHV-5、blaSHV-1、blaSHV-2、blaSHV-7、blaSHV-11、blaSHV-12、blaSHV-24、blaSHV-34相比较至少有30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结论 对临床分离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液化沙雷氏菌CR04株进行详细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为进一步通过反义核酸等技术抑制耐药基因表达从而系统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10-23脱氧核酶对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细菌β-内酰胺酶SHV-5基因的10-23脱氧核酶、反义寡核苷酸和无关对照寡核苷酸,采用电穿孔法将其分别导入表达β-内酰胺酶SHV-5的大肠杆菌中,观察耐药菌在导入脱氧核酶后,在含β-内酰胺类抗菌素培养基中的生长活力及β-内酰胺酶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 10-23脱氧核酶导入表达blaSHV-5的大肠杆菌后,在含头孢他啶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活力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无关对照DNA转化的大肠杆菌,导入脱氧核酶的大肠杆菌其β-内酰胺酶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无关对照DNA转化的大肠杆菌。 结论: 10-23脱氧核酶能特异性地抑制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透明质酸为基质,研制对胃黏膜屏障更具保护作用的新制剂,探索透明质酸对黏膜的保护作用,拓展透明质酸新的应用范围。方法 复制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急性出血性糜烂损伤的动物模型,制定胃黏膜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和研究制剂有效性判定标准。实验前对实验组动物灌饲研究制剂3ml,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同时设立模型对照组验证模型。24h后处死动物观察胃黏膜外观形态变化;切片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胃黏膜外观良好,未见明显黏膜糜烂和出血灶;对照组则可见散在出血点和黏膜完整性的破坏;模型对照组出现全胃广泛出血,黏膜表面覆盖大量凝血块。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22%。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胃屏复”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由此表明,透明质酸可替代胃黏膜屏障的糖蛋白基质而具有重要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