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全飞秒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LASIK术后两年角膜基底膜下神经纤维、角膜基质细胞、角膜切削面、角膜切口愈合的改变。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接受SMILE或飞秒LASIK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3和6个月、5年利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中央区、帽缘和瓣缘的角膜基底膜下神经纤维、角膜基质,角膜帽、角膜瓣缘切口改变。术后半年的结果已经发表报道,本研究仅报告术后5年的观察结果。结果:术后5年时SMILE组、飞秒LASIK组角膜中央区均可见再生的、粗大的、有分支角膜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与术前比较,神经纤维形态较扭曲。SMILE、飞秒LASIK术后角膜切削面仅可见少量的高反光样颗粒状物质,伴有轻度的纤维增殖反应,切削面角膜基质细胞数量减少。SMILE、飞秒LASIK术后角膜切口均可见上皮栓,伴切口纤维性愈合。结论:SMILE、飞秒LASIK术后5年,角膜基底膜下可见再生的、粗大的、有分支角膜基底膜下神经纤维。切削界面见少量的高反光样颗粒状物质,伴有轻度的纤维增殖反应,切削面角膜基质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及板层角膜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客观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方法回顾性研究。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72例(72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F-LASIK)35例(35眼),术前屈光度(-6.18±2.25)D;角膜刀制瓣LASIK组(M-LASIK)37例(37眼),术前屈光度(-6.62±1.78)D。术后1年应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以下指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以及眼内散射指数。2组间各参数比较应用独立极样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2组术后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丢失。安全指数F-LASIK组为1.06±0.12,M-LASIK组为1.05±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P>0.05);有效指数F-LASIK组为1.04±0.15,M-LASIK组为1.04±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6,P>0.05)。F-LASIK组术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和斯特列尔比分别为(33.44±6.77)c/d和0.18±0.01,显著高于M-LASIK组[(29.14±9.08)c/d(t=2.264,P<0.05)和0.16±0.01(t=2.439,P<0.05)]。F-LASIK组术后眼内散射指数为0.77±0.39,M-LASIK组为1.07±0.6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9,P>0.05)。结论F-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和眼内散射的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来研讨麦门冬汤治疗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数据库分别筛选麦门冬汤各药材的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并获得肺纤维化相关的治疗靶点,提取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对靶点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和GO(Gene Ontology)生物功能分析,进一步对度值评分较高的分子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评估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 筛选得到麦门冬汤有145个活性成分,疾病与活性成分共有靶点704个,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麦门冬汤活性成分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半胱氨酸蛋白酶3、酪氨酸受体激酶SRC等相关的50个蛋白靶点,药物可通过影响多种细胞分化及生物酶活性来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及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豆甾醇、山奈酚、原阿片碱、白桦脂酸、槲皮素化合物与靶点AKT1、GAPDH、STAT3、MAPK3有较低的结合能,表明以上小分子具有潜在的抑制肺纤维化活性;体外实验表明麦门冬汤可促进MRC-5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AKT1、p-AKT蛋白表达,下调VEGF蛋白。结论 麦门冬汤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该研究可为麦门冬汤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泪液功能障碍被认为主要是泪膜构成的异常导致促炎因子的产生.近期的研究表明,泪膜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障碍,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脱落,从而导致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末梢的高度敏感化.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后存在泪液功能障碍.本文就LASIK和SMILE术后泪液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泪液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生机制以及以机制为基础的合理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子宫颈腺癌(AC组)、29例子宫颈腺鳞癌(ASC组)、16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组)和6例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C组)的临床特征,295例患者中242例随访信息完整,其中AC组197例,ASC组24例,NEC组15例、CCC组6例,比较分析其预后。结果:(1)4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相符、肿瘤分化、脉管浸润、FIGO分期、辅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C组、ASC组、NEC组、CCC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6.20%、75.80%、58.00%、100.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次> 2次、肿瘤最大直径> 4 cm、子宫颈浸润深度> 1/2、脉管癌栓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辅助治疗方案与子宫颈非鳞癌预后有关;(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C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UC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在诊疗方面需给予个体化方案,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尼古丁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进行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尼古丁的包合物,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做了热稳定性初步考察。结果:最佳的包合工艺为HP-β-CD与尼古丁物料摩尔比为3.36:1,包合温度45 ℃,包合时间3.5 h,水与HP-β-CD摩尔比为20:1,平均包合率为56.22%,与预测值吻合。尼古丁采用环糊精包合后稳定性有显著提升。结论:该模型预测下的优化工艺可行,可作为尼古丁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光学区大小对于复性近视散光矫正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4月~ 2012年3月来我院准备接受飞秒LASIK的复性近视散光患者13例(18眼),等效球镜为(-9.90 ±0.44)D,根据光学区大小分为2组:A组9眼,光学区为6.0 mm;B组9眼,光学区为6.5 mm.分析2组散光矫正的有效性和预测性.结果 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且没有发生并发症.术前A组的等效球镜、球镜和柱镜分别为(-10.08±0.50)D、(-9.31 ±0.68)D和(-1.56±0.74)D,术前B组的等效球镜、球镜和柱镜分别为(-9.72±0.29)D、(-9.22±0.36)D和(-1.00±0.25)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86,0.751,0.058).A组和B组术后散光分别为(-0.31±0.27)D和(-0.33±0.28)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34).A组和B组分别有7眼和8眼术后等效球镜在±0.50 D区间和术后散光≤0.50 D.2组散光矫正的成功系数(IOS)分别为0.27和0.3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526).结论 飞秒LASIK矫正复性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其中光学区大小对散光矫正的影响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美燕  林於  欧阳雪  郑欣 《中成药》2015,(3):517-521
目的制备氢溴酸东莨菪碱的温敏型鼻用原位凝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和配比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制备不同pH的原位凝胶,并测定其凝胶化时间、黏度变化情况与载药凝胶的累积释放度。结果质量浓度为2%的壳聚糖和56%的β-甘油磷酸钠体积比为6∶1,pH 7.1时原位凝胶黏度达到5 Pa·s,初始凝胶温度为34℃,随着温度的升高、壳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β-甘油磷酸钠含量的增加、pH升高(由6.5升至7.2),凝胶化时间减少;以氢溴酸东莨菪碱为模型药物,载药凝胶中药物10h累积释放度为71%,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制备的氢溴酸东莨菪碱温敏型原位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作用,适合制成鼻用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复发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9年3月的宫颈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35岁的243例年轻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同期随机选取每月收治的年龄>35岁的第1、2例宫颈癌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耐药性、治疗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12例妊娠期LM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诊疗措施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2例孕妇发病年龄22~38岁,2例孕妇为双胎妊娠;12例孕妇发病孕周为27~40周,其中大部分入院孕周为28周以上,只有1例于孕27+1周入院;7例孕妇确定入院前有不洁饮食史,余病例饮食情况不详。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胎动异常(2例)、下腹痛(5例)、阴道流血(1例)、阴道流液(1例)、恶心呕吐(1例);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6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11例)及降钙素原(PCT)增高(12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值(4例),白蛋白低于35 g/L(11例),白蛋白低于30 g/L(4例);7例孕妇病理结果提示绒毛膜羊膜炎;6例孕妇羊水Ⅲ度污染,6例孕妇羊水清;12例孕妇血培养均为阳性;9例孕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妇入院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待足月经阴道分娩;1例孕妇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4例孕妇术后转入ICU,4例患者入院时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疗效欠佳,后调整抗生素,所有孕妇均好转出院;12例LM感染孕妇的14例胎儿中,1例娩出时即死亡,2例抢救无效死亡;5例出生后转入新生儿科,好转出院;6例未转新生儿科,其中2例至足月经阴道分娩,出院时均良好;2例新生儿血培养LM阳性;行颅脑MRI检查的新生儿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妊娠期LM感染是临床上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一旦感染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病原学检测为诊断“金标准”,对有疑似并有未确诊前,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应考虑覆盖LM,从而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