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0岁。出生时耳后有一黑痣,约黄豆大小,就诊前1.5年痣逐渐长大,于当地医院手术切除,术后未行病理检查,5个月后发现“痣”增长迅速,局部形成肿物,突出体表,呈菜花样,且“痣”周围、耳后有肿大的梭形包块,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查体:左耳后有一肿物,突出体表,呈菜花样,上有毛发生长,6cmX8.5cm大小,质硬,表面破溃,分泌出黄色脓性液体,有恶臭,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蒂较宽,耳后淋巴结肿大,变硬,活动较差,触之疼痛,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  相似文献   
2.
推广成分输血,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反应,是当今输血技术的一大进步。浓缩红细胞(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RCC)和少白细胞红细胞(Leukocyte-Poor Red Blood Cell,LP-RBC)是目前血站供给临床使用较多的血液成分制剂。随着血液质量的提高,临床上细菌性发热反应和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约90%的输血反应系非溶血性、非细菌性输血反应,这些反应大多与输入的白细胞有关,因白细胞抗体的产生而造成输血失败。为此笔者对RCC和LPRBC制剂在临床使用时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两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既是学生理解知识和验证理论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的完成均离不开实验讲解→实验演示→学生实验→实验总结→实验报告等五大环节,要使实验课达到预定的目标,实验总结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从美国引进Haemontics MCS-3P血细胞分离机,用于单采血小板供应临床,由于机采血小板具有高浓度、高纯度等优点,患者输注后疗效显著且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深受临床欢迎。现将随机抽取的54人份机采和手工制备血小板的质量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琼芝  陈洁 《医药导报》2011,30(11):1458-1459
目的观察奎硫平替换苯二氮类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0例服用苯二氮类药物疗效下降的慢性失眠症患者,以奎硫平替代治疗3个月。奎硫平起始剂量25 mg,艾司唑仑减为1 mg或阿普唑仑减为0.4 mg,以后每10 d递减半片(艾司唑仑0.5 mg,阿普唑仑0.2 mg),根据睡眠情况,奎硫平递增,最终调整每天睡前0.5 h服药1次,每次25 mg至100 mg。3周后停用艾司唑仑或阿普唑仑。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天睡眠指数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60,90天睡眠指数好转且保持稳定。结论小剂量奎硫平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可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针对菌体产生的具有种和属特异性的IgM和IgG抗体;另一种是螺旋体在破坏组织时释放的一种抗原性物质一类脂质,其刺激机体产生反应素。前常采用梅毒特异性试验(如ELISA法、TPHA法等)来检测,后常采用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如TRUST、RPR等)来检测。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医院心理疾患识别与就诊渠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已有同行报道综合性医院主要心理疾患为抑郁症、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躯体化障碍.我们通过综合性医院主要心理疾患识别状况、初诊科室分布以及到心理科就诊的渠道分析,为减少误诊设置相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感染等症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b)均明显增高。以往,临床上主要  相似文献   
9.
米氮平与阿普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琼芝  江金香 《医药导报》2006,25(9):0907-0908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阿普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失眠症患者79例,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睡前30 min口服米氮平10~15 mg;对照组睡前30 min口服阿普唑仑0.4~0.8 mg,12周为1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和12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显效率90.6%,对照组则分别为78.8%和51.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体重增加等。结论米氮平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开始宜小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0.
达体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琼芝  潘爱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44-1945
目的:比较达体朗与帕罗西汀的抗抑郁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60例符合CCMD-3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达体朗组(30例)和帕罗西汀组(30例)。疗程6周,在0、1、2、4、6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并评定疗效、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达体朗从疗后第2周HAMD评分才开始显著下降,而帕罗西汀从疗后第1周HAMD评分就开始显著下降了;但治疗6周后,达体朗的有效率(90.0%)和显效率(73.3%)与帕罗西汀接近(分别为90.0%和8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达体朗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