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1例罕见巨型胸膜结核瘤的病例。患者女, 62岁, 因间断发热伴咯血入院, 胸腹部CT可见右侧胸腔内巨大占位, 双侧输卵管表面不平, 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减低。胸腔内的占位最终通过活检证实为结核瘤。患者入院前患肺结核, 曾自行三联抗结核9年余, 造成了肝脏、骨髓等脏器受损, 且导致耐药结核产生, 为诊治增加了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入院的458例ST段抬高AMI患者,非随机分为有创组(PCI治疗)205例和无创组(静脉溶栓或药物保守治疗)253例,比较两组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以及第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205例PCI患者中,术中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66例(32.2%),双支病变68例(33.2%),三支病变71例(34.6%),手术成功率99%,共置入支架228枚,术后194例(94.6%)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达TIMI 3级血流;有创组与无创组比较,住院30 d死亡率为2.9%vs9.1%(P<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8%vs26.5%(P<0.005),再梗死率为2.0%vs8.7%(P<0.005);有创组第2周超声检查LVEF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59.87%±8.32%)vs(54.43%±10.21%),P<0.001],EDD水平显著低于无创组[(53.02±5.51)mm vs(56.82±7.66)mm,P<0.001];有创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高(P<0.01),而EDD低于后两者(P<0.01).结论直接PCI能及时有效地开通IRA,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手术成功率高,是AMI获得早期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zabo技术在介入处理冠脉开口部位病变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Szabo技术介入干预的1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提示病变符合Medina分类010/001分叉病变或者主动脉-开口部位病变。首先预扩张病变,在送入第1根导丝通过开口-分叉病变后,送第2根导丝作为锚定导丝,在体外穿过支架尾端最末网眼送入另一分支远段,支架近端沿第1根导丝送入病变处,由于锚定导丝作用便可成功精确定位于病变开口。所有患者术后跟踪随访3~12月,其中10例于术后半年进行冠脉造影复查。结果: 所有16例患者中,15例成功采用Szabo技术精确定位释放支架,1例因血管局部钙化支架脱载改用常规方法后成功释放支架;所有病变中9 例位于前降支开口,2例位于右冠开口,2例位于回旋支与钝缘支开口,2例位于右冠后降支与左室后侧支开口;术后跟踪随访3~12月均无心绞痛发作及其它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Szabo技术在介入处理冠脉开口部位病变中可以起到精确定位完全覆盖病变的作用,但对于钙化或弯曲病变将会增加支架脱载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过高的血氧饱和度并不能增加患者的临床获益。氧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吸氧,就是吸入氧气。吸氧是临床常用的改善缺氧的方式。人体各个组织都需要氧来产能,以维持其基本功能。一旦出现组织缺氧,身体的机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脏器功能受损。氧气经气管和肺进入人体,到达肺泡。进入肺泡的氧需要弥散进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复正加速度(+Gz)暴露时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与心血管损伤风险预测的关系. 方法 将24只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z暴露4周、8周、12周组,每组4只.各组兔实验结束后留取静脉血,测定hs-CRP含量,并用电镜观察兔主动脉组织切片. 结果 +Gz暴露对兔静脉血hs-CRP含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z(1,23)=22.37,P=0.0001);但暴露时间对兔hs-CRP含量不产生影响(F暴露时间(1,23)=0.82,P=0.4550);+Gz暴露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对hs-CRP表达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Gz×暴露时间(1,1)=1.10,P=0.3540).主动脉电镜观察结果 也给予支持. 结论 重复、长期+Gz暴露可致兔血清hs-CRP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提示应重视飞行员心血管损伤风险的预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peated and long-term +Gz exposure cause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changes in rabbit's serum and find its indication for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Methods Twenty-four male rabbits were randomly and averagely divided into 4-week-exposure group, 8-week-exposure group, 12-week-exposure group and 3 control groups that corresponding to 4, 8 and 12 weeks tests. Rabbits were exposed under +Gz 3 times a day with 5 min interval and exposures were repeated 3 times a week. The G load was started form +4 Gz for 20 s with 1 G/s onset rate at first week. Then the G level and duration increased by 0. 5 Gz and 5 s per week until +6 Gz and 40 s reached. When last exposure finished venous blood of rabbits was collected and hs-CRP was measu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the effects of +Gz exposure on hs-CRP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 (F+Gz(1,23) = 22.37, P= 0. 0001) but on duration (Fduration(1,23) =0. 82,P=0.4550). The interact effects between +Gz exposure and duration on hs-CRP content were insignificant (F+G×duration(1,23) = 1.10, P= 0. 3540). What the microscope observed proved the statistic analysis. Conclusions Repeated and long-term +Gz exposure would lead to high serum hs-CRP content in rabbit. It implies that such change may be used for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be hopefully applied for pilot.  相似文献   
6.
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的最早描述要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记载.宙斯的儿子、主管酿酒的神生来就奇胖无比,以至于会客时必须在他的面前放置一个大箱子,遮住身体的其他部位,只露出头脸来与人交谈,吃饭时也只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饮食送到胃里.除了暴饮暴食外,他还十分贪睡,需要专人将又细又长的针穿过肥厚的脂肪层刺入肌肉,只有剧烈的疼痛才能将他从酣睡中唤醒.睡眠时他还发出可怕的鼾声,频繁出现呼吸停止,最终死于窒息[1].  相似文献   
7.
8.
正我们周围有很多老年朋友,常年咳嗽、咯痰,一到冬季,咳嗽、咯痰就会加重,甚至一动就喘。在医学上,我们把这种"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的疾病称为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常年的咳嗽、咯痰可导致气道受损,从而出现气流受限,临床上把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性疾病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慢阻肺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2%。长期家庭氧疗可降低慢阻肺的病死率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来自糖、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研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颈动脉逆行入径 ,用球囊导管对中国白兔双侧髂动脉行内膜损伤术 ,后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 ,在此基础上行血管成形术建立再狭窄模型。结果 :(1)饲养后1 ,3,6周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饲养前 (P<0.01)。(2)血管成形术前髂动脉平均狭窄度左侧为 (50.80±14.12) %,右侧为 (51.20±13.94) % ,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管成形术后5周再狭窄程度模型组为 (55.20±14.47) %。 (3)病理HE染色及Masson染色示内膜显著增厚 ,主要由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构成 ,内弹力膜分离断裂 ,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层。 (4)透射电镜示膜结构破坏 ,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质空泡沉积融合 ,多量胶原纤维束状增生。结论 :本方法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再狭窄动物实验模型 ,且简单、易行 ,模型稳定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