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肠套叠病人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超声对肠套叠有极高的的诊断价值,敏感性强,声像图具有典型的同心圆征、靶环征、套筒征。结论超声诊断肠套叠优点及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2.
3.
李炳花 《当代医学》2016,(25):68-69
目的:评估膀胱结石采取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膀胱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进一步对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68例膀胱结石患者均一次性碎石、取石成功,手术时间控制在10~4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5.0±5.0)min,并且手术期间及手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IPSS评分为(24.8±5.1)分,手术后为(12.6±4.1)分,与手术前相比IPSS评分明显降低;手术前,最大尿流率为(7.8±3.4)mL/s,手术后为(17.4±2.3)mL/s,与手术前相比最大尿流率明显提高;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膀胱结石患者,采取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建红  黄洪君  李炳花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01-101,103,F0003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肠套叠患者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超声对肠套叠有极高的诊断价值,敏感性强,声像图具有典型的同心圆征、靶环征和套筒征。结论 超声诊断肠套叠尤其小儿肠套叠具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运用塑料外鞘联合金属鞘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MPCNL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目前国内现行的单外鞘行手术操作。观察组运用塑料外鞘建立操作通道.再运用金属外鞘行手术操作.比较两组病人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清石率及通道丢失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建立操作通道,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30)min、(95±28)min,出血量分别为(150±50)ml、(148±46)ml,术后一期清石率分别为71%(43/60)、75%(45/60),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而通道丢失率对照组达6%(4/60).观察组无通道丢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运用塑料外鞘联合金属外鞘行手术操作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避免了操作通道丢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后尿道狭窄患者在导尿困难时应用不锈钢导尿管支架导尿的操作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2例男性后尿道狭窄患者在导尿困难时应用不锈钢导尿管支架治疗的经验。结果 28例导尿获得成功,4例导尿失败,导尿成功率为87.5%。导尿成功的病人1~2周后拔除导尿管,18例排尿通畅;其余10例行钬激光联合电切治疗,术后1周拔除导尿管,均排尿通畅,予定期行尿道扩张治疗。随访6~12个月,无明显排尿困难,平均最大尿流率16.5(11~20)ml/s。结论男性后尿道狭窄患者在导尿困难时应用不锈钢导尿管支架做支撑导尿,成功率高,操作简单,避免了膀胱造瘘,部分病人可以无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近来开展起来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TUVP术时发生膀胱内爆炸偶有报道[1],我们总结三家医院2004年11月~2006年11月进行TUVP术者1220例患者,其中发生膀胱内爆炸者5例,近0.5%,本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旨在探讨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60岁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下尿路症状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51例60岁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术后下尿路症状发生情况,将随访期间发生术后下尿路症状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术后下尿路症状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表,调查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60岁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21例(8.36%)术后发生下尿路症状。发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体质量指数(BMI)、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尿管留置时间长、BMI过高、血清LDL-C水平高、HADS评分高是60岁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下尿路症状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应对导尿管留置时间长、BMI过高、血清LDL-C水平高、HADS评分高的60岁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开展针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