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脂溶性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分离出55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占萃取物总量的89.78%,其中含量高于5%的有7个,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5.42%);百秋里醇(13.86%);二十九碳烷(11.37%);1-脱氢睾酮(7.83%);3,5-二烯豆甾烷(6.79%);3-甲基二环[4.1.0]庚烷(5.18%);(1.α.,2.β,5.α.)-2,6,6-三甲基二环[3.1.1]庚烷(5.09%)。结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提取物中含有萜类、酯类、烷烃、激素、甾类、维生素、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为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开发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将尖锐湿疣(CA)患者辨证分型为湿毒聚结和脾虚毒蕴两型,应用ELISA技术对两个证型的CA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A患者存在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化,并且两个中医证型的CA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有所不同。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积累,并总结出包括理顺教学重点,增加案例分析,借鉴其他药学课程教学特点,渗入生活信息,加强实践与理论结合等技巧与经验,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活跃课堂气氛,积极互动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下与学生代表积极沟通交流,改进授课方法与方式,确保课堂授课质量。从传统的死记硬背到理解记忆转变,并通过实践得以运用,以期达到更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泽友 《男科医学》2005,9(5):45-46
引起尖锐湿疣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小DNA病毒,约8kb,有几十种基因型,最常见由HPV-6和HPV-11引起,也有肿瘤基因型HPV-16和HPV-18型。由于HPV自身的生活周期,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并与感染细胞共生,HPV仅局限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很少进人血液循环,病毒抗原与免疫细胞接触很少,极少发生抗原释放和抗原递呈,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王勇  陈硕  李泽友  张俊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01-1703,1707
目的:研究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皮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以上,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β-石竹烯(44.721%)、α-石竹烯(23.236%)、α-葎草烯(6.050%)、石竹烯氧化物(5.511%)、橙花叔醇(3.635%)等。结论:海南产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与其他产地黄皮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通过处方优化制备包封率与载药量均较高的α-生育酚(AT)脂质体,并对脂质体进行药物含量测定和初步性质评价。方法:采用薄膜水化结合探头超声法制备AT脂质体;以制剂外观、稳定性、包封率等因素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AT脂质体的处方;建立HPLC法测定AT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2,2-二苯基-1-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考察AT脂质体的体外抗氧化性;通过放置法考察AT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AT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蛋黄卵磷脂、胆固醇、脱氧胆酸钠、AT质量比5.8∶1∶1.1∶1.8,水化介质选择pH 5.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AT脂质体外观呈淡乳白色液体状态,包封率为(97.22±1.50)%,载药量为17.68%。AT脂质体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与AT对照溶液相近。低温条件下3个月内放置稳定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制得的AT脂质体包封率高,载药量大,体外抗氧化活性高,低温稳定性好,为AT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见血封喉树叶(Antiaris toxicaria Le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法、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见血封喉树叶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壬二酸(1)、丁二酸(2)、香草酸(3)。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提取益智挥发油后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PAD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2种方法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性成分都较多且谱图比较相似。结论:益智临床使用时应考虑到传统用法而尽可能保留非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正交实验优选海南广藿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用出油率和广藿香醇含量为衡量指标综合考察海南广藿香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7.2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h。结论优选出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工业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